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79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5
本申请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涤纶窗帘织物进行预处理,除去涤纶窗帘织物纱线上的杂质;步骤二,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表面进行侵蚀处理;步骤三,于纯水中进行超声波清洗,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5%;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完成烘干的涤纶窗帘织物进行真空镀膜处理,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蒸镀纳米银抗菌层;步骤五,放入溶解有表面活性剂的纯水中浸泡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窗帘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窗帘本质是织物,而织物在雨季时,表面易滋生有害微生物,使得窗帘产生霉变、脆化甚至老化。因此,抗菌窗帘应运而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窗帘的卫生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03]公告号CN101368330A公开了一种聚合物还原纳米银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整理剂,并采用浸渍和涂覆的方法制备抗菌织物和纤维。
[0004]针对上述中的抗菌处理方法,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采用上述方法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抗菌性,但纳米银在基底织物上的牢固性方面仍存在缺陷,存在窗帘抗菌持久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窗帘抗菌持久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涤纶窗帘织物进行预处理;步骤二,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表面进行侵蚀处理;步骤三,将涤纶窗帘织物置于纯水中,进行1

2h的超声波清洗,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5%;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完成烘干的涤纶窗帘织物进行真空镀膜处理,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蒸镀纳米银抗菌层;步骤五,放入溶解有表面活性剂的纯水中,于20

25℃下浸泡1

2h,低温烘干至水分小于10%;步骤六,采用电聚合法在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成保护层,纯水洗涤;步骤七,加软、烘干、定型处理,得抗菌窗帘成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抗菌成分与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的结合强度好,且采用电聚合法形成的保护层对抗菌成分进行保护,水洗40次后依旧保持80%以上的抗菌率,因此,采用本申请处理工艺可制备得的具有较好的抗菌性、抗菌持久性、防霉性和防霉持久性的抗菌窗帘。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操作为:将涤纶窗帘织物放入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真空室中,对溅射室抽真空,真空度控制在1*10
‑3~0.01Pa,向溅射室注入氩气,使工作气压达到0.20~0.50Pa;靶材选用银靶,设定靶基距为10cm,溅射电流为1A,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将银靶材溅射到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成纳米银抗菌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控溅射技术在涤纶窗帘织物的纱线表面形成纳米银抗菌层,纳米银抗菌层与与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的结合强度好,可有效保证本申请的抗菌持久性。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巴斯夫XL 4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120

200。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特定的巴斯夫XL 4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因为其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表面处理的效果好,且不会对纳米银抗菌层造成腐蚀和剥离。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电聚合法具体操作如下:先配制电解液,电解液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0份的去离子水、0.1

0.8份的电解质、0.5

8份的聚合单体、3

20份的有机溶剂,将步骤五中的涤纶窗帘织物作为阴极置于配制的电解液中,选用石墨作为阳极,阳极的电解液为0.5

5%的氯化钠溶液,电聚合的电压为3.6

5.0V,电聚时间为5

20s,完成电聚合后的涤纶窗帘织物,用纯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外面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聚合物,起到提升本申请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电解质为硝酸钠;所述聚合单体为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酰胺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外面形成聚合物,对纤维进行保护,具体地可对纤维表面的抗菌纳米银进行包覆,降低抗菌纳米银脱落的概率,实现了多次水洗后依旧保持较高的抗菌率的目的,从而提升本申请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预处理操作具体如下:将涤纶窗帘织物置于0.5

2.5g/L的分散剂,1.0

2.5g/L的渗透剂,水浴比1:10

20,水温为60
±
5℃的处理液中浸泡30min,用35
±
5℃的去离子水清洗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除去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纱线表面的油脂。灰尘、胶水等杂质,便于后续进行镀膜处理,保证镀膜与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的结合强度。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侵蚀处理方式为低温等离子处理,等离子处理温度5

10℃,等离子处理6

10min,气体介质为氩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纱线表面侵蚀形成凹槽,便于后续进行镀膜处理,提升抗菌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本申请的抗菌效果和抗菌持久时间。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侵蚀处理方式为碱减量处理,操作具体如下:将步骤一中的涤纶窗帘织物置于0.1

0.5g/L的碳酸钠、5.0

15.0g/L的氢氧化钠,水浴比1:10,水温为70
±
5℃的处理液中浸泡30min,用35
±
5℃的去离子水清洗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m。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纱线进行碱减量处理,纱线表面侵蚀形成凹槽,便于后续进行镀膜处理,提升抗菌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本申请的抗菌效果和抗菌持久时间。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的加软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单辊筒整理机中加入1.0

2.0g/L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浴比1:10的条件下,进行15

30min的加软处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改善抗菌窗帘的柔顺度,避免织物过硬,给使用者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的定型处理分为尺码定型和热处理;所述尺码定型为:上超
喂20%,车速20
±
1m/min,风机进风量为30

40%,温度为120
±
5℃;热处理为:圆筒车速12
±
0.5m/min,烘干温度分为五段,第一段温度在70
±
0.5℃,处理时间为3

5min;第二段温度在82

88℃,处理时间为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涤纶窗帘织物进行预处理;步骤二,对涤纶窗帘织物中的纤维表面进行侵蚀处理;步骤三,将涤纶窗帘织物置于纯水中,进行1

2h的超声波清洗,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5%;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完成烘干的涤纶窗帘织物进行真空镀膜处理,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蒸镀纳米银抗菌层;步骤五,放入溶解有表面活性剂的纯水中,于20

25℃下浸泡1

2h,低温烘干至水分小于10%;步骤六,采用电聚合法在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成保护层,纯水洗涤;步骤七,加软、烘干、定型处理,得抗菌窗帘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操作为:将涤纶窗帘织物放入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真空室中,对溅射室抽真空,真空度控制在1*10
‑3~0.01Pa,向溅射室注入氩气,使工作气压达到0.20~0.50Pa;靶材选用银靶,设定靶基距为10cm,溅射电流为1A,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将银靶材溅射到涤纶窗帘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成纳米银抗菌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巴斯夫XL 4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120

20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电聚合法具体操作如下:先配制电解液,电解液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0份的去离子水、0.1

0.8份的电解质、0.5

8份的聚合单体、3

20份的有机溶剂,将步骤五中的涤纶窗帘织物作为阴极置于配制的电解液中,选用石墨作为阳极,阳极的电解液为0.5

5%的氯化钠溶液,电聚合的电压为3.6

5.0V,电聚时间为5

20s,完成电聚合后的涤纶窗帘织物,用纯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时间为10mi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为硝酸钠;所述聚合单体为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酰胺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窗帘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预处理操作具体如下:将涤纶窗帘织物置于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