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61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包括绝缘块、焊接块、绝缘夹持套筒、金属导电柱以及导线,绝缘块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绝缘块内均开设有内腔,两个内腔下端均固定有底部固定壳,绝缘夹持套筒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绝缘夹持套筒分别位于两个内腔中间,且两个绝缘夹持套筒环形侧面均固定有环形固定板,两个绝缘夹持套筒内部下端均固定有绝缘固定环,金属导电柱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金属导电柱上端分别贯穿两个绝缘固定环位于两个绝缘夹持套筒内部中间,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操作便捷性差,且实用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且操作便捷,利于蓄电池的快速跨接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


[0001]本技术是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属于电源跨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电源,是维持电路中形成稳恒电压电流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直流发电机等,在电力直流系统中的蓄电池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当蓄电池的电容量下降、或者发生破损、漏液等故障时,就需要对蓄电池进行更换,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将变电站停电,将需要更换的蓄电池从电池组中退出,而这时如果变电站出现用电因短路而造成电流过大且电机跳闸,就会对变电站的设备安全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和影响,所以通常需要对故障蓄电池两侧的蓄电池进行跨接操作,以更换该故障蓄电池。
[0003]但是,现有的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操作便捷性差,且实用性欠佳,因此,现在急需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且操作便捷,利于蓄电池的快速跨接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包括绝缘块、焊接块、绝缘夹持套筒、金属导电柱以及导线,所述绝缘块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绝缘块内均开设有内腔,两个所述内腔下端均固定有底部固定壳,所述绝缘夹持套筒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绝缘夹持套筒分别位于两个内腔中间,且两个绝缘夹持套筒环形侧面均固定有环形固定板,两个所述绝缘夹持套筒内部下端均固定有绝缘固定环,所述金属导电柱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金属导电柱上端分别贯穿两个绝缘固定环位于两个绝缘夹持套筒内部中间,且两个金属导电柱下端分别位于两个内腔内,所述焊接块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焊接块分别位于两个内腔内,且分别固定在两个金属导电柱下端,所述导线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底部固定壳与两个焊接块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中间设置有二极管,且导线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防护橡胶套筒。
[000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绝缘块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套筒。
[000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绝缘夹持套筒内部上端均插有蓄电池极柱,且两个蓄电池极柱下端分别与两个金属导电柱相贴连接,且两个蓄电池极柱上端连接有蓄电池。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环形固定板外端均通过环氧树脂胶分别固定在两个内腔环形侧面。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底部固定壳下端分别与两个绝缘块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因本技术添加了绝缘块、环形固定板、绝缘夹持套筒、绝缘固定环、金属导电柱、焊接块、底部固定壳、防护橡胶套筒、导线、二极管以及防滑橡胶套筒,能够在对蓄电池内电池组进行更换时,无需
变电站停电操作,且更换便捷,利于蓄电池的快速跨接使用。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

绝缘块、2

蓄电池、21

蓄电池极柱、3

内腔、4

环形固定板、5

绝缘夹持套筒、6

绝缘固定环、7

金属导电柱、8

焊接块、9

底部固定壳、10

防护橡胶套筒、11

导线、12

二极管、13

防滑橡胶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包括绝缘块1、焊接块8、绝缘夹持套筒5、金属导电柱7以及导线11,绝缘块1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绝缘块1内均开设有内腔3,两个内腔3下端均固定有底部固定壳9,绝缘夹持套筒5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中间,且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环形侧面均固定有环形固定板4,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内部下端均固定有绝缘固定环6,金属导电柱7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金属导电柱7上端分别贯穿两个绝缘固定环6位于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内部中间,且两个金属导电柱7下端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内,焊接块8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焊接块8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内,且分别固定在两个金属导电柱7下端,导线11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底部固定壳9与两个焊接块8固定连接,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操作便捷性差,且实用性欠佳的问题。
[0019]导线11中间设置有二极管12,且导线11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防护橡胶套筒10,通过设置的防护橡胶套筒10,能够对导线11起到防护作用,且使得导线11不会与外界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磨损,进而增加了导线11的使用寿命,且通过设置的二极管12能够对更换人员进行提醒,以便工作人员对蓄电池2内电池组进行快速更换。
[0020]两个绝缘块1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套筒13,通过设置的防滑橡胶套筒13,使得更换人员攥住绝缘块1时手掌不会打滑,从而便于更换人员的更换作业。
[0021]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内部上端均插有蓄电池极柱21,且两个蓄电池极柱21下端分别与两个金属导电柱7相贴连接,且两个蓄电池极柱21上端连接有蓄电池2,通过设置的两个金属导电柱7,能够在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内分别与两个蓄电池极柱21进行电性连接。
[0022]两个环形固定板4外端均通过环氧树脂胶分别固定在两个内腔3环形侧面,通过设置的两个环形固定板4,能够将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固定在两个内腔3,以便更换人员攥住本装置整体进行使用。
[0023]两个底部固定壳9下端分别与两个绝缘块1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设置的两个底部固定壳9,能够使得两个导线11分别与两个焊接块8连接更加稳固,且设置的两个焊
接块8,使得导线11与两个金属导电柱7间接连接更加稳固。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蓄电池2内的电池组进行更换时,攥住两个防滑橡胶套筒13,将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分别对准两个蓄电池极柱21并插入,直至设置的二极管12发光,表示两个蓄电池极柱21下端分别与两个金属导电柱7上端相贴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即可对蓄电池2内电池组进行快速更换,通过设置的防滑橡胶套筒13,使得更换人员攥住绝缘块1时手掌不会打滑,从而便于更换人员的更换作业,通过设置的防护橡胶套筒10,能够对导线11起到防护作用,且使得导线11不会与外界物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电源跨接模块组件,包括绝缘块(1)、焊接块(8)、绝缘夹持套筒(5)、金属导电柱(7)以及导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1)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绝缘块(1)内均开设有内腔(3),两个所述内腔(3)下端均固定有底部固定壳(9),所述绝缘夹持套筒(5)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绝缘夹持套筒(5)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中间,且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环形侧面均固定有环形固定板(4),两个所述绝缘夹持套筒(5)内部下端均固定有绝缘固定环(6),所述金属导电柱(7)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金属导电柱(7)上端分别贯穿两个绝缘固定环(6)位于两个绝缘夹持套筒(5)内部中间,且两个金属导电柱(7)下端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内,所述焊接块(8)等规格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焊接块(8)分别位于两个内腔(3)内,且分别固定在两个金属导电柱(7)下端,所述导线(11)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底部固定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鲲王兆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密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