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99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电动机具有带一个封闭端及一个开口端的管形外壳。开口端被端盖组件封闭。端盖组件包括支承两个电动机端子30,32及两个电刷组件48,50的端盖26。片型电容器34连接在电动机端子之间。正电动机端子30通过扼流圈36连接在正电刷组件48上,及负电动机端子32通过PTC38连接在负电刷组件50上。负电动机端子32也通过夹在端盖及电动机外壳之间的接地片104连接到电动机外壳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电动机,尤其涉及直流永磁型电动机的端盖组件。通常要求减少由电动机产生的电噪音。这可由对电动机电路增加电容器或另外的电子元件来实现。典型地,在电动机端子之间连接电容器,鉴于其尺寸,电容器需安装在易受环境损伤的电动机外部。随着片型电容器的出现,才有可能将电容器安装在电动机端盖的内部。一种这样的布置展示在EP0607032A1中,其中片型电容器通过导电弹簧与电动机一个端子接触并压着其另一端子,类似于手电筒中的电池。虽然这很简单,但需要装配片型电容及弹簧在端盖槽中。本专利技术旨在甚至可通过取消单独弹簧的需要来简化电动机组件。某些实施例还通过引入抑制噪音或电动机保护装置如扼流圈,过压吸收器及过流/过温保护装置构成端盖的紧凑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电动机,它包括设有开口端的外壳;装在外壳上的永磁定子;具有电枢及整流子的转子;与外壳的开口连接的端盖;由端盖支承并包括与整流子滑动接触的电刷的两个电刷组件;与电刷组件相连接并由端盖支承的两个电动机端子;支承转子以使其在外壳中转动的轴承;及由端盖支承的片型电容器;其中与电动机端子作成一体的弹性接触装置直接与片型电容器各端部的侧面相接触。最好,该片型电容器被设置在端盖的槽中。使用槽有助于在组装时定位电容器。最好,弹性接触装置是指型件。从电动机端子延伸出并与片型各端子面相接触的指型件的优点是对片型电容器的长度变化不敏感,虽然片型电容器的厚度受到控制,但因制造容差其长度变化较大。最好,电动机端子指型件与片型电容器的端部外纵向边缘相接触。如果电容器被设置在端盖的槽中,这将引起片型电容器在槽中转动并部分地封闭了槽,由此与电容器弹性地接触,并将其保持在槽中。最好,端盖组件包括连接在一个电刷端子及一个电动机端子之间的扼流圈。最好,端盖组件包括连接在一个电动机端子及一个电刷组件之间的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最好,电动机端子是由与端盖一体的各端子柱支承的阴端子。阴端子有助作成更紧凑的电动机,但明显增加了包含在端盖内的空间。最好,端子柱其截面基本为三角形。该设计能使电动机端子的接触部分具有宽范围的弹性移动,并能支承它防止使端子变形的过大移动。最好,电动机外壳及端盖具有与两个弧形侧面连接的两个平侧面,及电动机端子沿一个平侧面布置。作为变换,电动机端子可沿端盖组件的一个弧形侧面布置。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例,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示图;图2是图1中电动机的电路图;图3是图1中电动机端盖组件的一个内部视图;图4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一个截面图;图5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一个正端子的平面图;图6是图5中正端子的侧视图;图7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扼流圈的侧视图;图8是图7中扼流圈的端部视图;图9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正电刷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无电刷;图10是详细表示扼流圈引线连接的、图9中正电刷组件的部分视图;图11是从图9中电刷组件看的截面图;图12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负电动机端子的平面图;图13是图12中负电动机端子的侧视图;图14是图3中端盖组件的负电刷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无电刷;图15图14中负电刷组件的截面图,其中无电刷;图16是一个替换电动机设计的电动机电路图;及图17是图16中电动机的一个替换端盖组件、以类似图3方式的示图。图1表示具有线绕转子及永磁定子的一个小型直流电动机20。该电动机具有带一封闭端及一开口端的深拉制罐形状的外壳22。该外壳22容纳永磁定子,后者围绕着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的线绕转子。端盖24将封闭外壳的开口端,并支承电动机定子、电刷及另外部件。因此,该外壳及端盖具有被两个弧形侧面连接着的两个平面侧。图2是表示电部件及它们相互连接的电动机的电路图。由该电路图可看到,具有一个正电动机端子30及一个负电动机端子32。电容器34连接在这两个端子之间。一个扼流圈36连接在正端子30上及一个PTC(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38连接在负电动机端子32上。扼流圈36及PTC 38通过与整流子摩擦的电刷42和转子40相连接。转子40上装有可变电阻44。负端子32也接地,这意味着它与电动机外壳相连接。图3表示图1中电动机端盖组件46的内部,而图4是沿图3中线IV-IV剖割的截面图。由它可看到,端盖组件46是非常紧凑的及包括一个塑料作的端盖26,该端盖支承着正及负电动机端子30,32、片型电容器34、扼流圈36、PTC 38、两个电刷组件48,50及一个轴承52。片型电容器34被布置在端盖两电动机端子之间的槽54中。每个电动机端子30、32具有一个臂56,它伸入到槽54中并与片型电容器34各端子端部58的边缘或角区域相接触,将电容器压到与槽54的壁相接触及使电容器在槽中稍微转动,由此更牢固地保持电容器。每个电动机端子是阴端子型并围绕一个端柱60,后者防止电动机端子被阳端子过度地插入。端柱60基本上呈三角形平面,以允许每个电动机端子的接触臂62有大的移动范围,并支承臂以防止过弯曲,该过弯曲会使接触臂永久弯曲、减小其弹性接触力及由此减小其可靠性。正电动机端子30被表示在图5及6中,其中可以看到,该端子由一种带材条成型并弯成方形,及从一侧上延伸出电容器端子56。在图6中,可看到两个倒钩64,66。这些倒钩伸入并与端盖中的槽相配合,以将端子保持就位。在端部68上的倒钩66还用作与扼流圈连接的端子。如图7及8中所示,扼流圈36是绕在一个铁氧体棒72上的一段漆包铜线70。铜线的端部74、76,亦称为扼流圈的引线,被浸在焊料中除去绝缘漆并镀上锡。扼流圈的端部引线74被放置在正端子的第二槽中,然后,将正端子压入端盖中,扼流圈引线74被夹在槽及第二倒钩66之间,以保证良好、稳定的电接触。扼流圈36位于端盖的另一槽78中(见图3)。扼流圈的电刷端引线76位于槽78的小横向延伸段80中,用于与正电刷组件48相连接。电刷组件48包括被压在弹性导电刷臂86的接收孔84中的碳基材料作的电刷42。刷臂86被竖直地铆在刷基88上。在图9及11中表示出一个不带电刷的组件48。小尾部90延伸过刷臂的近端并位于刷基的孔92中,以阻止刷臂绕铆钉94转动。刷基具有两个倒钩96,98,它们延伸到端盖的槽中,以将刷组件保持就位。第二倒钩98具有带锥口102的中央槽100,它在图9中被部分地遮挡,而详细地表示在图10中。该倒钩98形成了扼流圈端子并压在扼流圈36的端部引线76上,以在正电刷组件48及扼流圈36之间形成可靠的电接触。负电动机端子被表示在图12及13中。该负端子类似于正端子,其平面图大致呈方形,及接触臂端与电容器端子是正端子相应部分的镜象。该电动机端子具有从负端子中央部分延伸到端盖槽中的单个倒钩64,以将该端子固定就位。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形成接地片104的延伸部分,该接地片穿过端盖中的槽到达端盖的外表面,以使得当安装到外壳上时,该接地片被夹在端盖及外壳之间,以将负端子连接到外壳。在接地片附近是另一向上及向外延伸的臂。该臂形成PTC端子106,用于与PTC 38的接触面形成弹性的连接。PTC 38是一个板状金属-聚合物-金属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它具有在板对立面上的平行接触表平面。另一接触面与负电刷组件50电接触。负电刷组件50除两个主要区别外,在结构上类似于正电刷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电动机,它包括:设有开口端的外壳(22); 装在外壳上的永磁定子; 具有电枢及整流子的转子; 与外壳的开口连接的端盖(26;226); 由端盖(26;226)支承并包括与整流子滑动接触的电刷(42)的两个电刷组件(48,50;248,250); 与电刷组件(48,50;248,250)相连接并由端盖(26;226)支承的两个电动机端子(30,32;230,232); 支承转子以使其在外壳中转动的轴承;及 由端盖(26;226)支承的片型电容器(34;234); 其特征在于:与电动机端子(30,32;230,232)作成一体的弹性接触装置(56;256)直接与片型电容器(34;234)各端部的侧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道凡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