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91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由其由动脉侧管路、透析滤器和静脉测管路组成;所述动脉侧管路,包含血液主管路、抗凝剂支管路及抗凝剂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由直管段及其侧壁支管构成,所述直管段两端连在血液主管路中,侧壁支管连接抗凝剂支管路;所述直管段为三段式结构,两侧为单层管壁且中间部分为双层管;所述双层管,内外层管壁间有空腔,外层管壁连接三通接头的侧壁支管,内层管壁设有贯通壁面的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直管段的任一通流截面的投影旋转对称。相比现有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使抗凝剂在血路通流截面各向均匀分布且在管壁附近血流富集,优化抗凝效果。优化抗凝效果。优化抗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器管路,具体涉及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是临床上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患者。血液透析不仅可以有效清除体内存在的一些致病性介质,而且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重建水电解质、酸碱和代谢平衡,可以有效的维护危重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0003]体外循环血路的抗凝血问题,仍然是血液透析领域尚未很好解决的难点。建立和维持一个畅通的体外循环血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液透析治疗中,透析器和管路的充分抗凝是保证透析质量的前提条件。尿毒症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粘附功能障碍等因素本身容易出血,当合并颅内、消化道等活动性出血时,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其由动脉侧管路、透析滤器和静脉侧管路组成;所述动脉侧管路,其结构至少包含血液主管路、抗凝剂支管路及连接二者的抗凝剂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为由1直管段及其侧壁支管构成的

T

字形或



字形结构,所述直管段的两端接头连接在所述血液主管路中,所述侧壁支管连接所述的抗凝剂支管路;所述直管段,其进出口两侧部分为单层管壁,其中间部分为双层管壁的双层管;所述双层管,内外层管壁中间设有空腔,外层管壁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侧壁支管,内层管壁上设有贯通壁面抗凝剂通道,所述抗凝剂通道在所述直管段的任一通流截面的投影旋转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为

T

字形结构,由1直管段(1)及其侧壁支管(2)构成;所述直管段(1),其血液进口(121)到血液出口(111)之间,依次有进口侧单层管壁的单层管(12)、双层管壁的双层管(13)和出口侧的单层管(11);所述侧壁支管(2),一端连接贯穿所述直管(1)的双层管(13)的外层管壁(132),另一端为连接所述抗凝剂支路的抗凝剂进口(21);所述双层管(13),外层管壁(132)与内层管壁(135)中间设有空腔(134);所述内层管壁(135)上,设有贯通壁面的环形带隙(131)作为抗凝剂通道;所述环形带隙(131),在所述直管段的任一通流截面的投影,具有旋转对称的特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为

T

字形结构,由1直管段(31)及其侧壁支管(32)构成;所述直管段(31),包含进口端单层管(313)、出口端单层管(311)、中间双层管(312);所述双层管(312)的内层壁面,设有贯通壁面的一组通孔(3121),作为优选的所述抗凝剂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抗凝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其还包含固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沈忱许靓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