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殖放流评估
,尤其涉及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气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体表的,以及栖息在潮间带的底栖种类,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巨多。多为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由于其生活方式和摄食种类,底栖动物对江河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0003]对于恢复生物资源,底栖动物的增殖放流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但是增殖放流之后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0006]步骤一、根据增殖放流点的地理位置,确定评价因子的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根据增殖放流点的地理位置,确定评价因子的取样点;步骤二、在步骤一确定的评价因子的取样点上,分别在放流之前和放流之后进行监测,得到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包括若干评价因子数据;步骤三、对取样样本进行评价因子的量化值计算,以及对应取样样本的权重值计算,将所有样本的量化值按照权重值加权后求和,得到一个无量纲综合值F,根据F值大小得到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最终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确定评价因子的取样点的方法包括,在增殖放流点所在河流的截断线位于水上的区间为基准取样线,分别沿河流流动方向在基准线的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间距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取样线,每个取样线上等间距确定至少三个点作为取样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因子包括:放流物种占比、放流物种丰度、放流物种生物量、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放流物种相对丰度、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放流物种生物量占比、Shannon
‑
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放流之前监测的次数为一次,放流之后监测的次数不少于一次,放流之后第一次监测样本的时间距离放流的时间间隔不低于被监测底栖动物的一个生命周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评价因子的量化值为Y
j
(j=1,2,
……
,n),所述Y
j
=f
j
(D
j
),其中D
j
为第j项评价因子,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罗宏伟,杨顺益,王勖,潘文杰,周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