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40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并以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确定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虚拟炮检点与PS波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基于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对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抽取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坐标和旅行时。CMP点的坐标和旅行时。CMP点的坐标和旅行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文件涉及地震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宽方位高密度的地震勘探已成为地震勘探技术重要的发展。OVT技术是一种面向宽方位地震数据的新型面元抽取叠加技术,它是地下均匀照明成像的最小数据体,保留了宽方位采集中的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在PP波成像上已经取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PS波成像尚缺少相应的成熟技术,原因主要是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首先PS波的下行波为P波、上行为S波,对应射线路径不对称,无法直接套用PP波OVT技术;2)其次PS波的转换点的位置随深度变化而变化,该点也无法套用OVT技术。
[0003]为此,有必要针对PS波开发OVT道集的应用,以在全新的数据角度的对地下构造特征进行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实施例目的是提供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道集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对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从而得到全新角度的地震道集数据以对地下地质体进行成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道集处理方法,包括:
[0007]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并以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确定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所述虚拟炮检点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
[0008]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由非双曲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得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
[0009]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其中,OVT道集抽取的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横坐标、CMP点的纵坐标和旅行时。
[0010]第二方面,提供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道集处理装置,包括:
[0011]CCP道集抽取模块,用于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并以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确定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所述虚拟炮检点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
[0012]时序矫正模块,用于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得所述PS波地震道
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
[0013]OVT道集抽取模块,用于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其中,OVT道集抽取的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横坐标、CMP点的纵坐标和旅行时。
[0014]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
[0015]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并以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确定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所述虚拟炮检点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
[0016]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得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
[0017]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其中,OVT道集抽取的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横坐标、CMP点的纵坐标和旅行时。
[0018]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0019]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确定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所述虚拟炮检点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并以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
[0020]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得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
[0021]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其中,OVT道集抽取的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横坐标、CMP点的纵坐标和旅行时。
[0022]本专利技术对PS波先进行CCP道集抽取,在CCP道集的基础上对PS波的时距曲线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PS波的转换点的位置与虚拟炮检点的中心点相一致,能够以虚拟炮检点的中心点表示转换点的位置,从而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利用PP波的方式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以适用于对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抽取,可得到均匀覆盖的PS波OVT道集。本专利技术不仅以全新的数据角度对地下构造特征进行成像、刻画,此外,若基于抽取到的PS波OVT道集进行叠加成像,在维度信息上也要多于传统的共偏移距偏移成像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道集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2为CCP道集抽取示意图。
[0026]图3为等效C波转换示意图。
[0027]图4为PS波地震数据的OVT道集示意图。
[0028]图5为OVT面元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图。
[0029]图6为PSV波偏移剖面。
[0030]图7为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面元覆盖次数图。
[0031]图8为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方位角道集示意图。
[0032]图9为各PS波地震道数据向异性校正后偏移剖面。
[0033]图10为P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CCP的面元网格上映射PS波地震道数据,并以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成像点相对地表的投影点为中心,确定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虚拟炮检点,所述虚拟炮检点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的原始炮检点具有相同的炮检距;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由非双曲向双曲时距关系进行校正,使得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相对面元网格反映的转换点位于校正后的PS波地震道数据的共中心点上;在OVT的炮检线网格上映射时距曲线校正后的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进行OVT道集抽取,得到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其中,OVT道集抽取的信息包括:偏移距、方位角、CMP点的横坐标、CMP点的纵坐标和旅行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在面元网格反映的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对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进行校正,包括:将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应的渐近转换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连线,与面元网格产生的多个交点确定为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转换点在地面的投影;将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中转换点对应原始炮检点的旅行时,替换为对应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以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进行校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中转换点对应原始炮检点的旅行时其中,为P波均方根速度,z为转换点的深度,x
p
为转换点到原始炮检点中震源点之间的距离,x

为转换点到原始炮检点中检波点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时距曲线中转换点对应虚拟炮检点的旅行时其中,t0=2Z0/v
c
,V
P
为P波速度,V
S
为S波速度,Z0为转换点对应的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进行叠加成像;以及,基于所述PS波地震道数据对应OVT道集的叠加成像结果,对地下构造特征进行识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PS波地震道数据的OVT道集进行叠加成像的公式为:其中,I(τ,X)为自激自收旅行时τ

空间坐标X=(x,y,z)之间的关系图像,k为炮线号,l
为检波线号,i为转换点成像面元的编号,y
x
表示CMP点的横坐标,y
y
表示CMP点的纵坐标,w
k,l
(x,y
y
,y
x
)为震源点S=(S
x
,S
y
)、检波点r=(r
x
,r
y
)在空间X=(x,y,z)处的振幅加权函数,u为地震数据,δ()为脉冲函数,T
#
(X,s
y
,r
x
,i;v
c
)为空间坐标X处以等效C波的速度v
c
,从震源点到成像点再到检波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赟李颖达芦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