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及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354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及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细水雾幕喷头喷头本体,喷头本体的外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喷头出水口,喷头本体内设置有与对应喷头出水口相连的分流腔道,各分流腔道的一端为连通汇聚的汇聚端,喷头本体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各分流腔道的汇聚端的扩径腔道,扩径腔道为自水流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扩径结构,各分流腔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沿水流走向顺序布置的变径腔道,变径腔道的内径自水流走向逐渐变小,在周向上,相邻两个喷头出水口的喷雾区域交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阻隔火源烟气沿顶棚内壁扩散的细水雾幕喷头及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的水幕系统。的水幕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及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消防设施和公共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及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GB50898

2013《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中将细水雾定义为:水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由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下方1m处的平面上形成雾滴直径Dv
0.50
≤200μm(Dv
0.50
表示喷雾液体总体积中,在某直径下,雾滴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50%),Dv
0.99
≤400μm的水雾滴。
[0003]细水雾灭火通常是由汽化冷却、隔氧窒息、热辐射阻隔等机理共同作用来阻烟灭火。细水雾吸收火场温度受热汽化,降低环境温度的同时,使火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火源的热分解反应受抑制而终止,细水雾喷出的水雾滴可阻隔和散射火源所传递的热辐射,从而降低火场的环境温度。
[0004]GB50016

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指出,大型剧场、舞台宜设置水幕系统,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无法设置时应设置水幕系统。由于地下空间建筑结构的特殊性,防火分隔设置比较困难。水幕系统作为防火分隔可起到良好的阻烟作用,有效解决部分建筑物无法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的难题。
[0005]细水雾技术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被相关研究学者广泛研究,有学者提出,水雾对炸药爆炸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水雾在抑制火焰速度和池火方面有较好效果。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705)“细水雾幕抑制狭长空间顶棚射流火焰研究”对细水雾幕的喷头进行改良;申请号20152060360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细水雾幕喷头”;申请号为20152060481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细水雾幕系统”,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水雾幕抑制顶棚射流火焰的效果明显,可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并附于保护段顶棚,稀释下游顶棚 O
2 和可燃蒸汽浓度;申请号201710257582.5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具有抗风性能的中高压细水雾喷头,在使用时,相比传统的单一旋流式喷头受风影响更小,不管是在有风还是无风的工况下,均可保证良好的灭火性能,同时更适合在户外推广应用。
[0006]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细水雾幕喷头存在的问题在于:细水雾幕喷头的喷水朝向固定,基本都是朝下喷射,喷出的细水雾散热角度很难超过180
°
,作用面积非常有限,然而地下空间发生火灾,火源烟气迅速上升到顶棚,产生一定的烟气层厚度,并沿着顶棚内壁向四周扩散,非常的危险,在较为低矮密闭的建筑空间中,建筑空间结构狭小,现有的细水雾喷头无法对顶棚空间进行涉及,因此顶棚空间的阻烟灭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阻隔火源烟气沿顶棚内壁扩散的细水雾幕喷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细水雾幕喷头的水幕系统。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细水雾幕喷头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包括设置有喷头进水口的喷头本体,喷头本体的外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喷头出水口,喷头本体内设置有与对应喷头出水口相连的分流腔道,各分流腔道的一端为连通汇聚的汇聚端,喷头本体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各分流腔道的汇聚端的扩径腔道,扩径腔道为自水流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扩径结构,各分流腔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沿水流走向顺序布置的变径腔道,变径腔道的内径自水流走向逐渐变小,在周向上,相邻两个喷头出水口的喷雾区域交叉。
[0009]进一步的,喷头进水口位于喷头本体的一侧并与各喷头出水口垂直布置。
[0010]进一步的,喷头本体的截面为边数与喷头出水口个数一一对应的多边形结构,各喷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喷头本体的对应侧面上。
[0011]进一步的,喷头出水口的个数为4~10个,各分流腔道中变径腔道的个数为1~4个。
[0012]进一步的,各分流腔道为以扩径腔道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直线形腔道。
[0013]本专利技术中水幕系统的技术方案为:水幕系统,包括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下侧的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细水雾幕喷头,细水雾幕喷头包括设置有喷头进水口的喷头本体,喷头本体的外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喷头出水口,喷头本体内设置有与对应喷头出水口相连的分流腔道,各分流腔道的一端为连通汇聚的汇聚端,喷头本体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各分流腔道的汇聚端的扩径腔道,扩径腔道为自水流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扩径结构,各分流腔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沿水流走向顺序布置的变径腔道,变径腔道的内径自水流走向逐渐变小,在周向上,一个细水雾幕喷头的相邻两个喷头出水口的喷雾区域交叉。
[0014]一个细水雾幕喷头的喷头进水口位于喷头本体的一侧并与各喷头出水口垂直布置。
[0015]喷头本体的截面为边数与喷头出水口个数一一对应的多边形结构,各喷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喷头本体的对应侧面上。
[0016]一个细水雾幕喷头的喷头出水口的个数为4~10个,各分流腔道中变径腔道的个数为1~4个。
[0017]各分流腔道为以扩径腔道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直线形腔道。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水流经喷头进水口进入喷头本体,然后经扩径腔道扩流后均匀流向各分流腔道,在分流腔道中,水流经变径腔道加压后,最后经喷头出水口雾化喷出相邻两个喷头出水口的喷雾区域交叉,均匀分布的喷头出水口喷出的雾化区域分布在一个平面上,从而形成一个360
°
的水幕平面,可以有效阻隔火源烟气沿顶棚内壁扩散。
附图说明
[0019]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地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地部分,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水幕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细水雾幕喷头与顶棚的配合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细水雾幕喷头的喷洒效果图;图3是图1中喷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细水雾幕喷头的外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水管与细水雾幕喷头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外螺纹接头与喷头本体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喷头本体;2、外螺纹接口;3、内部腔道;4、喷头壳体;5、分流腔道;6、变径腔道;7、喷嘴体;8、喷头进水口;11、第一变径腔道;12、第二变径腔道;13、喷嘴进水口;14、喷嘴导流孔;15、第一喷嘴引流斜槽;16、喷嘴柱形引流槽;17、喷嘴壳体;18、喷嘴出水孔;19、注水管路;20、第二喷嘴引流斜槽;21、顶棚;22、喷雾区域;23、矩形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水雾幕喷头,包括设置有喷头进水口的喷头本体,其特征在于:喷头本体的外周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喷头出水口,喷头本体内设置有与对应喷头出水口相连的分流腔道,各分流腔道的一端为连通汇聚的汇聚端,喷头本体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各分流腔道的汇聚端的扩径腔道,扩径腔道为自水流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扩径结构,各分流腔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沿水流走向顺序布置的变径腔道,变径腔道的内径自水流走向逐渐变小,在周向上,相邻两个喷头出水口的喷雾区域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幕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进水口位于喷头本体的一侧并与各喷头出水口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幕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本体的截面为边数与喷头出水口个数一一对应的多边形结构,各喷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喷头本体的对应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幕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出水口的个数为4~10个,各分流腔道中变径腔道的个数为1~4个。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细水雾幕喷头,其特征在于:各分流腔道为以扩径腔道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直线形腔道。6.水幕系统,包括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下侧的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晓华张凌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