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146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包括有支撑架、配重器和电流方向控制组件,所述支撑架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位于第一螺杆的上方,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螺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架内滑动安装有配重器。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首先可安装在耕机内部的底架上,利用垂重块受重力影响而持续垂直向下的原理,间接控制配重器的位置,利用配重器的重心以及配重器的滑移来改变在整车倾翻时整车重心位置,进而保证耕机的重心稳定而不产生较大改变,以此保证耕机在倾翻时各个车轮仍有稳定的抓地力,提高行走使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耕地机是一种完全能代替耕牛的实用农机,能中耕培土、开垅、深耕翻土、旋耕耙田、收割、脱粒、运输及抽水等一切农业上的作业,该机不但适宜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用,也适宜北方平原大面积中耕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行距培土用。
[0003]目前厂家在客户使用反馈中发现,在丘陵地区,耕地的坡度较大,耕机在上坡时会向后侧翻、在下坡时会向前倾倒,耕机在平原地带使用时遇到田埂也会出现侧翻的现象,使用时存在风险,在常规情况下,耕机能凭借自身的重量和动力防止侧翻,但是遇到车轮打滑、耕机因为地面凹陷而侧翻等情况时,耕机的侧翻的相反方向的重量不够,则抓地力不足,无法改变侧翻的情况,例如向前侧翻时,耕机的重心前移,耕机后方的重力不足以使后车轮与地面有一个稳定的摩擦,导致前后脱困时较为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架(1)、配重器(9)和电流方向控制组件(7),所述支撑架(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14)且第二螺杆(14)位于第一螺杆(2)的上方,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螺杆(14)的一端,所述支撑架(1)内滑动安装有配重器(9),所述配重器(9)内安装有微调配重组件(10),所述第二螺杆(14)螺纹穿过配重器(9);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转动穿过有内转杆(15),所述内转杆(15)与第一螺杆(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内转杆(15)上安装有垂重块(11)和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一锥齿轮(16)齿间啮合,所述支撑架(1)的下侧内沿配重器(9)的滑动方向活动安装有横移板(5),所述横移板(5)有两个且配重器(9)位于两个横移板(5)之间,两个横移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停止开关(4),所述停止开关(4)位于配重器(9)的滑移行程内;所述电流方向控制组件(7)包括有第一外壳(71)、转块(72)、接电片(73)和接电弧板(74),所述第一外壳(71)固定在支撑架(1)上,所述第一外壳(71)内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接电弧板(74),所述转块(72)固定在内转杆(15)的端部,所述转块(72)的上半部中端内安装有接电片(73),所述接电片(73)接触接电弧板(74);两个停止开关(4)的输出端均电连接接电片(73)且输入端均电连接外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两个接电弧板(74)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机(8)的两极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耕机平衡性的智能化配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