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及开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门
,具体涉及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及开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重型防护门而言,由于门扇过于重大,导致开启极为不便,进而在日常使用时存在等待时间过长、操作繁琐,且需要频繁开合的问题,也由于门扇自重较大导致在故障应急时存在通行便利与应急防护之间的矛盾。由于现有门扇自重过大,导致远端极易下沉,因此设置了防蠕变闭锁应用于重型防护门上,但是现有控制闭锁就位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对电动机构的参数进行预设以及目视等方式,但是对于防护门而言,上述方式都存在闭锁就位位置不精确,闭锁未完全就位或力矩过大的问题,进而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及开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及开合方法,设置三开门式结构,实现防护门的日常便捷使用和良好的防护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其特征是,包括门框(1)、左上门扇(2)、左下门扇(3)、右门扇(4)、右执行机构(5)、左上执行机构(6)、左下执行机构(7)和铰页(8);所述左上门扇(2)、左下门扇(3)和右门扇(4)通过铰页(8)连接在门框(1)上,所述左上门扇(2)和左下门扇(3)位于右门扇(4)的左侧,所述左上门扇(2)位于左下门扇(3)的上方;所述左上执行机构(6)、左下执行机构(7)和右执行机构(5)分别设置在左上门扇(2)、左下门扇(3)和右门扇(4)上,所述左上执行机构(6)与门框(1)和左下执行机构(7)连接,所述左下执行机构(7)与门框(1)和左上门扇(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铰页(8)包括铰页座(81)、铰页臂(82)和角度传感器,所述铰页座(81)设置在门框(1)上,包括上铰页座和下铰页座,所述铰页臂(82)的端部连接在上铰页座和下铰页座上,并与门扇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设在铰页座(81)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传动套与铰页臂(82)连接;所述铰页臂(82)包括铰页轴(821)、上轴(822)和下轴(823),所述上轴(822)和下轴(823)分别设在铰页轴(821)的两端,所述铰页轴(821)通长设置;所述铰页座(81)包括安装座(811)和轴承,所述安装座(811)固定在门框(1)上,所述轴承设在安装座(811)中,所述上轴(822)和下轴(823)均位于安装座(811)中,并与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左上执行机构(6)包括外壳、电动机构、手动机构、联轴器、换向器和闭锁,所述电动机构、手动机构和闭锁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换向器上;所述闭锁设在左上执行机构(6)的上下部,设在上部的闭锁与设在门框上的闭锁座连接,设在下部的闭锁与左下执行机构(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左下执行机构(7)和右执行机构(5)均包括外壳、闭锁结构和开合结构,所述闭锁结构和开合结构设在外壳中;所述闭锁结构包括电动机构、手动机构、联轴器、换向器、闭锁、防蠕变闭锁(71)和力矩监测装置(72);所述右执行机构(5)上部设置闭锁,下部设置防蠕变闭锁(71),所述防蠕变闭锁(71)设在左下执行机构(7)的上下部,设在左下执行机构(7)上部的防蠕变闭锁(71)与设在左上门扇(2)上的闭锁座连接,所述力矩监测装置(72)设在与防蠕变闭锁(71)和联轴器之间;所述防蠕变闭锁(71)上设有行程监测装置(73),所述行程监测装置(73)包括行程感应杆和位置定位座,所述位置定位座设在外壳中,所述行程感应杆设在防蠕变闭锁(71)上,位于位置定位座之间;所述开合结构包括电动机构、联轴器、换向器、离合器和升降驱动轮,所述升降驱动轮通过联轴器、换向器和离合器与电动机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应急门的三开门式无障碍重型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门框(1)包括上框、下框、左框和右框,所述左框和右框上设有铰页板组件,所述下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屹东,薛海宁,朱彦伟,彭飞,叶波,姚正刚,张瑞龙,王建昆,邢善鹏,江漪,王召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