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8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送风机(200)具备:轴流扩散器(23、24),其在叶轮(1)的轴向的下游沿周向具有叶片;定子(8)和转子(7),其位于轴流扩散器(23、24)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并与轴流扩散器(23、24)在轴向上重叠;第一流路(17),其经过设置于叶轮(1)的吸入口(4)和轴流扩散器(23、24)的流路;端部支架(13),其保持叶轮(1)相反侧的轴承(11),并设有开口部(15);第二流路(14),其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经过定子(8)的外周和开口部(15);以及连接部(28),其将第一流路(17)与第二流路(14)连接,第二流路(14)位于比连接部(28)远离叶轮(1)的位置,开口部(15)的开口面积为连接部(28)的流路截面积以上的大小。积为连接部(28)的流路截面积以上的大小。积为连接部(28)的流路截面积以上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送风机以及搭载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关于电动送风机,公开了下述专利文献1。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如附图1至图4所示,记载了一种“送风装置1,其具备:叶轮10,其围绕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C旋转;马达20,其配置于叶轮10的下方,具有定子24,使叶轮10旋转;马达壳体21,其收纳定子24;以及风扇壳体2,其收纳叶轮10和马达壳体21,在与马达壳体21的间隙构成第一流路5,其中,风扇壳体2的上部具有覆盖叶轮10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开口的进气口103,在风扇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经由第一流路5与进气口103连通的排气口104,在马达壳体21设置有在比固定于马达壳体21的内表面的定子24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沿径向贯通而与第一流路5连通的流入口21a,马达壳体21具有从流入口21a向上方延伸并与比所述定子24靠上方的空间连通的第二流路6。”[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05269号公报(图1~图4、0012~0037段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电动吸尘器根据粉尘引起的过滤器的堵塞、清扫对象的地板的材质等运转条件,动作风量大幅变化。因此,电动吸尘器要求在较宽的风量范围内吸引力强的电动送风机。另外,从电动吸尘器的使用便利性来看,要求电动送风机小型化、轻量化。因此,散热区域减少,电动送风机内部的发热密度增加,需要提高电动机、轴承的冷却性能。
[0009]另外,带叶片的扩散器能够在设计点风量下进行优异的压力恢复,但在非设计点风量中,由于扩散器叶片的入口角和空气流的向扩散器的流入角的不一致而使扩散器的性能降低。因此,电动吸尘器的吸引力在设计点风量中高,但在非设计点风量中有可能降低。
[0010]无线操作杆型或者自主运行型的由电池(二次电池)驱动的吸尘器,由于电池容量的关系,电动送风机的消耗电力小,最大风量也小。因此,存在过滤器堵塞时垃圾输送能力降低、吸尘器的吸引力降低的问题。进而,无线操作杆型或自主运行型的由电池(二次电池)驱动的吸尘器要求小型且轻量,搭载于吸尘器的电动送风机要求兼顾在较宽的风量范围内吸引力强、及小型。
[0011]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送风装置,其具备:风扇壳体2,其在与收纳有叶轮10和马达20的马达壳体21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流路5,其中,风扇壳体2的上部具有覆盖叶轮10的上方且沿上下方向开口的进气口103,在风扇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经由第一流路5与进气口103连通的排气口104,在马达壳体21设置有在比固定于马达壳体21的内表面的定子24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沿径向贯通而与第一流路5连通的流入口21a,马达壳体21具有
从流入口21a向上方延伸并与比所述定子24靠上方的空间连通的第二流路6。”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第一流路5的气流流入第二流路6,在存在于比定子24靠上方的风扇侧的滚珠轴承的轴承26附近流动,之后,对风扇相反侧的滑动轴承的轴承26进行冷却,向电动机(马达20)外部排出。
[0012]专利文献1的送风机1通过第一流路5的风量在径向上贯通而经过与第一流路5连通的流入口21a并向第二流路6流动,从而由于流路的压力损失(阻力),比连通的流入口21a靠下游的第一流路5的风量相对于比流入口21a靠上游的风量减少。
[0013]另外,带叶片的扩散器能够在设计点风量下进行优异的压力恢复,但在风量比设计点风量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扩散器叶片的入口角和空气流的向扩散器的流入角的不一致而有可能使扩散器的性能降低,电动吸尘器的吸引力降低。另外,从第二流路6的流入口21a向上方延伸并与比定子24靠上方的空间连通的第二流路6为小型,因此流路面积较小,进而在电动机20内部边弯曲边流动,因此流路的压力损失大,冷却风量降低,电动机(马达20)内部的温度变高,电动机效率有可能降低。
[0014]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其在较宽的风量区域效率高、小型且轻量。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6]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轴流扩散器,其在叶轮的轴向的下游沿周向具有叶片;定子及转子,其位于所述轴流扩散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且配置在与所述轴流扩散器在所述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第一流路,其经过设置于叶轮的吸入口和所述轴流扩散器的流路;端部支架,其保持叶轮相反侧的轴承,且设有开口部;第二流路,其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所述定子的外周和所述开口部;以及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位于比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叶轮的位置,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为所述连接部的流路截面积以上的大小。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其在较宽的风量区域效率高、小型且轻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外观图。
[0020]图1B是图1A所示的电动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0021]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立体图。
[0022]图2B是图2A所示的叶轮的剖视图。
[0023]图3是从护罩侧观察的叶轮侧的轴流式扩散器叶片的立体图。
[0024]图4是从护罩侧观察的后段的轴流式扩散器叶片的立体图。
[0025]图5是从护罩侧观察的送风机部的立体图。
[0026]图6是表示比较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200和与现有技术同样地具有在扩散器出口向电动机内部流入气流的结构的送风机的送风机效率的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0028]图8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0029]图9是图8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I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1]<<第一实施方式>>
[0032]图8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200的电动吸尘器300的立体图。
[0033]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300的吸尘器主体100的I方向的向视剖视图。
[003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300进行说明。
[0035]<电动吸尘器300的结构>
[0036]电动吸尘器300具备:吸尘器主体100、安装有吸尘器主体100的保持部102、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03和吸引尘埃的吸口体105。
[0037]电动吸尘器300的驱动源的电池单元108(参照图9)使用充电座107(参照图8)进行充电。电池单元108收容于吸尘器主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流扩散器,其在叶轮的轴向的下游沿周向具有叶片;定子及转子,其位于所述轴流扩散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且配置在与所述轴流扩散器在所述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第一流路,其经过设置于叶轮的吸入口和所述轴流扩散器的流路;端部支架,其保持叶轮相反侧的轴承,且设有开口部;第二流路,其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所述定子的外周和所述开口部;以及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位于比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叶轮的位置,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为所述连接部的流路截面积以上的大小。2.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流扩散器,其在叶轮的轴向的下游沿周向具有叶片;定子及转子,其位于所述轴流扩散器的半径方向的内侧,且配置在与所述轴流扩散器在所述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第一流路,其经过设置于所述叶轮的吸入口和所述轴流扩散器的流路;端部支架,其保持叶轮相反侧的轴承,且设有开口部;第二流路,其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经过所述定子的外周和所述开口部;以及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位于比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叶轮的位置,所述连接部的流路从所述定子的外周到第一流路在叶轮相反侧向轴向倾斜。3.一种电动送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武史坂上诚二伊藤贤宏伊藤则和菊地聪湧井真一床井博洋中津川润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