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4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简化了将电极组件的电极接线片连接到端子板或壳体的过程。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壳体;盖组件,包括联接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在绝缘状态下联接到盖板并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端子板;和应用于第一电极接线片和壳体的第一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线片和端子板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双面粘合构件。粘合构件。粘合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小型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与不能再充电的原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已经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便携式摄像机,大容量电池已经被广泛用作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马达的动力源。
[0003]代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镍镉(Ni

Cd)电池、镍氢(Ni

MH)电池、锂(Li)电池和锂离子(Li

ion)可再充电电池。特别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比主要用作便携式电气设备电源的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高大约三倍的工作电压。此外,锂离子二次电池广泛用于单位重量能量密度高的方面。
[0004]特别地,随着使用蓝牙的可穿戴设备,如头戴式耳机、耳机、智能手表和身体安装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对能量密度高且超小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也在增加。
[0005]超小型可再充电电池的重要任务是在有限的尺寸内确保所需的电容量,实现有效的结构,同时改善有效的低重量,并改善结构稳定性。
[0006]在本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该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具有将电极组件的电极接线片连接到端子板或壳体的简化过程。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具有将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接线片连接到套件(set)的简化过程。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壳体;盖组件,包括联接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在绝缘状态下联接到盖板并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端子板;以及应用于第一电极接线片和壳体的第一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线片和端子板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双面粘合构件。
[0009]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以由导电双面胶带形成。
[0010]导电双面胶带可以包括以具有导电性的网状结构形成的导电网状部分以及填充在导电网状部分周围以形成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橡胶粘合剂。
[0011]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以由各向异性导电膜形成。
[0012]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包括介于面向彼此的第一电极接线片的下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一导电双面胶带,并且第一连接可以利用第一导电双面胶将二者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0013]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包括介于面向彼此的第二电极接线片的上表面和端子板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并且第二连接可以利用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将二者电连接
和机械连接。
[0014]端子板可包括:凸缘部分,设置在盖板的外侧,并且通过插入热熔合构件电绝缘并附接到盖板的外表面,以及接线片连接部分,从凸缘部分的中心突出到凸缘部分的内侧并穿过热熔合构件的通孔和盖板的端子孔向电极组件突出,并且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可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第二电极接线片和接线片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之间。
[0015]端子板可包括:凸缘部分,设置在盖板的内侧,并通过介于凸缘部分与盖板之间的热熔合构件电绝缘地附接到盖板的内表面,和突出端子,从凸缘部分的中心突出到外部,并穿过热熔合构件的通孔和盖板的端子孔,并且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可机械和电连接在第二电极接线片和凸缘部分的内表面之间。
[0016]端子板可以包括:凸缘部分,设置在盖板的外侧,并且通过插入热熔合构件电绝缘并附接到盖板的外表面;以及接线片连接部分,从凸缘部分的中心突出到凸缘部分的内侧,并穿过热熔合构件的通孔和盖板的端子孔朝向电极组件突出,并且在将端子板连接到套件的第三连接中,第三导电双面粘合构件连接在连接到凸缘部分的外表面的第一外部接线片和该套件之间。
[0017]在将壳体连接到套件的第四连接中,第四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以连接在连接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二外部接线片和套件之间。
[0018]端子板可包括:凸缘部分,设置在盖板的内侧,并通过介于凸缘部分与盖板之间的热熔合构件电绝缘并且附接到盖板的内表面,以及突出端子,从凸缘部分的中心突出到外部,并穿过热熔合构件的通孔和盖板的端子孔,并且在将端子板连接到套件的第三连接中,第三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可以被连接在连接到突出端子的外表面的第一外部接线片和该套件之间。
[0019]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将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应用于第一电极接线片和壳体的第一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线片和端子板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以简化将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连接到端子板或壳体的过程。
[0020]此外,由于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将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应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接线片和套件之间的连接,可简化将外部接线片连接到套件的过程。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22]图2是图1中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0023]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

III截取的剖视图。
[0024]图4是利用应用于图2和图3的第二导电双面胶带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第二电极接线片和端子板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26]图6是图5中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0027]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

VII截取的剖视图。
[0028]图8是电连接第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接线片和套件的剖视图。
[0029]图9是电连接第二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接线片和套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文将参考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是超小型电池,可以是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这里,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是薄的硬币型或纽扣型电池,并且表示高度(H)与直径(D)之比(H/D)为1或更小的电池(参考图1)。
[0032]由于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主要是圆柱形,所以水平横截面是圆形,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并且水平横截面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在这种情况下,直径基于电池的水平方向被确定为外壳(或壳体)外圆周的最大距离,并且高度基于电池的竖直方向被确定为外壳(或壳体)的最大距离(从平坦底部到平坦顶部横截面的距离)。
[0033]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作为本专利技术示例的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可以是圆柱型或针式电池。在下文中,将示例性地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是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的情况。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壳体;盖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在绝缘状态下联接到所述盖板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端子板;以及应用于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和所述壳体的第一连接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和所述端子板的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双面粘合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导电双面粘合构件由导电双面胶带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导电双面胶带包括:以具有导电性的网状结构形成的导电网状部分,以及填充在所述导电网状部分周围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的橡胶粘合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导电双面粘合构件由各向异性导电膜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包括介于面向彼此的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下表面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一导电双面胶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利用所述第一导电双面胶带将二者电连接和机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导电双面粘合构件包括介于面向彼此的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的上表面和所述端子板的下表面之间的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利用所述第二导电双面胶带将二者电连接和机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板包括:凸缘部分,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并且通过插入热熔合构件电绝缘并附接到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和接线片连接部分,从所述凸缘部分的中心突出到所述凸缘部分的内侧并穿过所述热熔合构件的通孔和所述盖板的端子孔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突出,并且所述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峻弘孙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