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及其在热塑性硫化胶制备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48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头及其在热塑性硫化胶制备中的应用,所述喷头包括上腔体、下腔体、分流板和进料管;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采用分流板分隔开,所述分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位于分流板内部、另一端与大气相通;所述进料管上位于分流板内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下腔体相通。通过喷头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来实现打印制件的优异的力学性能。利用喷头结构实现沉积线条中的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头及其在热塑性硫化胶制备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头及其在热塑性硫化胶制备中的应用,属于增材制造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弹性体(TPE)既具有橡胶的弹性性能又具有塑料的加工性能。TPE通常分为两种,共聚型TPE和共混型TPE。其中,共聚型TPE一般是嵌段共聚物,例如聚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等;共混型TPE包括热塑性聚烯烃类(TPO)以及热塑性硫化胶(如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等)等。TPV是一种特殊的TPE,由动态硫化工艺制备而成,并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橡胶相逐渐交联并破碎,最终获得由大量橡胶相分散在少量连续的塑料基质中的“海

岛”结构,使其兼具橡胶的弹性和塑料的加工性。
[000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3D打印也应运而生并大规模普及,开启了无模具制造的时代。《经济学人》杂志曾描述,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产业链的运作模式。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按照美国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上腔体、下腔体、分流板和进料管;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采用分流板分隔开,所述分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位于分流板内部、另一端与大气相通;所述进料管上位于分流板内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下腔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下腔体为圆台形结构,且所述下腔体直径较大的一侧与上腔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上腔体总高度为20

25mm,直径为18

20mm;所述下腔体总高度8

12mm,下腔体上侧的直径为18

20mm,另一侧的直径为2

3mm。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两个以上,例如为4

16个。优选地,所述通孔在分流板上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圆形。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4

8mm。优选地,所述分流板直径为18

20mm,厚度为2

3mm。优选地,所述导孔设有至少2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分流板的径向上,例如设置在分流板的直径上且沿直径延伸。优选地,进料管的总长度为30

40mm,其中位于分流板内部的长度为12

15mm,喷头外的长度为15

28mm。所述进料管的直径为1.5

2.5mm。优选地,导孔数量为偶数个且所述导孔按圆心呈对称分布。优选地,导孔的孔径为1.5

2.5mm。优选地,所述喷头的上腔体与加热腔连接,用于加入供受热熔融的打印材料。优选地,所述喷头的进料管与压力容器连接,用于加入液体橡胶类聚合物。4.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喷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3D打印中、特别是应用于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或者,应用于制备热塑性硫化胶制件。优选地,所述热塑性硫化胶制件采用3D打印制备,特别地,采用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制备,实施所述3D打印的设备中的喷头为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喷头。5.一种热塑性硫化胶制件用配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包括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所述第一配料包括橡胶类聚合物、稀释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助交联剂;所述第二配料包括热塑性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橡胶类聚合物可选自三元乙丙橡胶(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稀释剂选自苯乙烯(St)、丙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助交联剂选自硫(S)、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氰尿酸三烯丙酯(TAC)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选自热塑性聚烯烃类聚合物,具体的例如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二配料中的热塑性聚合物和所述第一配料中的橡胶类聚合物的质量比
为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磊刘超婧王号朋胡家乐吴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