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42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用于集中固定于钻孔内部的多组锚索以及钻孔左侧底部衔接固定的端部固定件;嵌入并同轴固定于钻孔右侧端部的固定筒体,其左侧底部壳体同轴嵌入有导向盘,所述导向盘与固定筒体通过密封垫密封衔接,所述导向盘右侧盘面处同轴设有注浆箱体,所述注浆箱体通过J型固定板与固定筒体的内筒壁衔接固定;同轴设于固定筒体内部的吸能张紧装置,其包括用于锚索轴向吸能张紧的吸能组件和径向张紧支承的内张紧组件;同轴设于固定筒体右端部的外张紧组件,对每组锚索的右端部进行分隔外扩导向并铺设于巷道表面,并与相邻钻孔内所对应的锚索通过嵌入巷道内壁的转接压固座件进行衔接固定。嵌入巷道内壁的转接压固座件进行衔接固定。嵌入巷道内壁的转接压固座件进行衔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支护
,具体为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

技术介绍

[0002]冲击地压是指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势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从而造成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因此,通过锚索支护结构对岩体进行拉伸,从而对冲击地压所产生的瞬间释放的弹性变形势能进行吸收和对抗。而现有的锚索支护装置中,结构简洁,支护抗拉伸强度降低,锚索张紧调节性能较差,易断裂以及与钻孔底部发生松动,从而导致对弹性变形势能的吸收及对抗强度较低,从而导致对岩体的稳固效果较差。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锚索,所述锚索为多组,其用于集中固定于钻孔内部;钻孔左侧底部衔接固定的端部固定件;嵌入并同轴固定于钻孔右侧端部的固定筒体,所述固定筒体的左侧底部壳体同轴嵌入有导向盘,所述导向盘与固定筒体通过密封垫密封衔接,所述导向盘右侧盘面同轴设有注浆箱体,所述注浆箱体通过J型固定板与固定筒体的内筒壁衔接固定;同轴设于固定筒体内部的吸能张紧装置,所述吸能张紧装置包括用于锚索轴向吸能张紧的吸能组件和径向张紧支承的内张紧组件;同轴设于固定筒体右端部的外张紧组件,对每组锚索的右端部进行分隔外扩导向并铺设于巷道表面,并与相邻钻孔内所对应的锚索通过嵌入巷道内壁的转接压固座件进行衔接固定。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贯穿吸能组件和内张紧组件右端的锚索部分为外廓锚索,所述外廓锚索导入贯穿外张紧组件,且具有较大柔韧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部固定件上集中固定安装的锚索数量设为七组,外部呈等边六边形排布六组,以及轴心设有一组轴心锚索。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能组件包括:轴向等距排列三组的衔接环筒,其内部均嵌入固定有锁紧筒件,且每个锁紧筒件与每组锚索一一对应并对锚索锁紧固定,所述衔接环筒的外环壁均固定有呈圆周排列设置的衔接座,轴向相邻的衔接座均分别通过八字扩缩杆件铰接连接,且每组所述八字扩缩杆件的扩缩角顶端均安装有卡位板座;沿所述固定筒体内壁上开设有轴向紧密排列多组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
述卡位板座相对应贴合卡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筒件包括:锁紧筒,其左右端部均同轴固定有衔接筒,所述衔接筒内填充有环筒形结构的弹性滑网架;沿所述锁紧筒内筒壁铰接安装有轴向线性排列多组和径向圆周排列多组的锁紧杆,所述锁紧杆均向巷道表面一侧倾斜设置,每组轴向同平面内且相邻的锁紧杆均通过内拉伸弹簧连接,位于每组轴向同平面内最左、右端部的锁紧杆均通过压缩弹性杆与锁紧筒对应左、右内壁铰接连接;呈筒形结构并套于锚索外壁的粗糙防滑套,沿所述粗糙防滑套外侧壁上固定有轴向线性排列的限滑环,且相邻所述限滑环与锁紧杆交替设置,所述限滑环的环形面为倾斜环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与所述限滑环对应的粗糙防滑套上均嵌入有锁紧环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滑环、锁紧杆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60
°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张紧组件包括:套于所述锚索外部设置有可轴向滑动的导向盘二,所述导向盘二外环壁上固定有可径向伸缩并与卡位板座一一对应固定设置的T型伸缩杆座,所述T型伸缩杆座上设有滑套座,所述T型伸缩杆座远离卡位板座的一端外侧套有可滑动的衔接滑环,所述衔接滑环的上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滑套座的下端面衔接连接,且所述导向盘二的左侧和右侧对称设有套于锚索外部的导向盘一;固定座,被配置为多组,分别安装于八字扩缩杆件中倾斜弹性杆的中部、导向盘一的外部并呈圆周排列设置以及衔接滑环的外环壁上并呈左右对称设置;连杆一,被配置为多组,分别将每组倾斜弹性杆上的固定座与倾斜弹性杆对应侧的位于导向盘一上的固定座铰接连接;连杆二,被配置为多组,分别将位于导向盘一上的固定座与导向盘一上同平面且同侧的固定座铰接衔接;导向杆,被配置为多组,贯穿导向盘一、导向盘二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左右端分别嵌入对应侧的所述衔接筒内部并与弹性滑网架相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张紧组件包括:呈圆周排列设置的液压杆,其右侧输出端固定有六角导向架,所述六角导向架中部设有旋转的张紧轮盘,所述张紧轮盘上靠近固定筒体的外径处安装有对轴心锚索进行锁紧固定的固定柱,所述张紧轮盘的内径处安装有绕接轴心锚索的绕接柱,位于张紧轮盘及六角导向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呈圆周排列的固位卡腔,且所述固位卡腔与固定柱的半径相同;在所述固定筒体的右端部以及六角导向架的六角端部分别设有压轮组,所述压轮组与每组锚索一一对应,并对锚索进行导向夹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接压固座件呈蜂窝状等边六边形排布,并用于将六角导向架中相邻且处于同一平面内相近的压轮组中引出的锚索同线衔接并压
固锁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吸能张紧装置中的吸能组件和内张紧组件的组合形成自适应调控结构,进而对锚索被迫产生的拉伸、回缩进行配合缓冲吸能与张紧,促使锚索与岩体之间形成安全有效的支护作用,以及将钻井内部的锚索与巷道表面的锚索形成一体式伸拉结构,增大处于固定筒体一端处的巷道表面受力面积,同时,避免位于固定筒体一端处的巷道表面局部较小的区域受到同等拉力时,导致该区域的压强被迫增大,对此区域造成撕裂及支护点的塌陷,而通过每两组以固定筒体轴心线呈中心对称的八字扩缩杆件,再次形成一个呈菱形支撑形态的支护架体,进而提高其受力均匀度以及形变可控性,从而提高以较佳且较为规则的形变适配锚索伸拉所产生的弹性势能,以及对锚索复位能力的提升,避免锚索瞬间受到强大的拉力时,形变量未能跟随其弹性势能的产生速率以及产生量,所导致锚索的断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护锚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张紧装置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卡位板座及连杆一和连杆二实施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锁紧筒件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端部固定件;2、锚索;21、外廓锚索;3、固定筒体;4、导向盘;5、密封垫;6、注浆箱体;7、吸能张紧装置;8、吸能组件;9、内张紧组件;10、液压杆;11、外张紧组件;12、转接压固座件;13、J型固定板;14、压轮组;81、锁紧筒件;82、衔接环筒;83、八字扩缩杆件;84、外拉伸弹簧;85、衔接座;86、环形卡槽;87、卡位板座;91、固定座;92、导向盘一;93、导向盘二;94、T型伸缩杆座;95、压缩弹簧;96、连杆一;97、连杆二;98、导向杆;111、张紧轮盘;112、固定柱;113、绕接柱;114、固位卡腔;8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锚索(2),所述锚索(2)为多组,其用于集中固定于钻孔内部;钻孔左侧底部衔接固定的端部固定件(1);嵌入并同轴固定于钻孔右侧端部的固定筒体(3),所述固定筒体(3)的左侧壳体同轴嵌入有导向盘(4),所述导向盘(4)与固定筒体(3)通过密封垫(5)密封衔接,所述导向盘(4)右侧盘面同轴设有注浆箱体(6),所述注浆箱体(6)通过J型固定板(13)与固定筒体(3)的内筒壁衔接固定;同轴设于固定筒体(3)内部的吸能张紧装置(7),所述吸能张紧装置(7)包括用于锚索(2)轴向吸能张紧的吸能组件(8)和径向张紧支承的内张紧组件(9);同轴设于固定筒体(3)右端部的外张紧组件(11),对每组锚索(2)的右端部进行分隔外扩导向并铺设于巷道表面,并与相邻钻孔内所对应的锚索通过嵌入巷道内壁的转接压固座件(12)进行衔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贯穿吸能组件(8)和内张紧组件(9)右端的锚索部分为外廓锚索(21),所述外廓锚索(21)导入贯穿外张紧组件(11),且具有柔韧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件(1)上集中固定安装的锚索(2)的数量设为七组,外部呈等边六边形排布六组,以及轴心设有一组轴心锚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8)包括:轴向等距排列三组的衔接环筒(82),其内部均嵌入固定有锁紧筒件(81),且每个锁紧筒件(81)与每组锚索(2)一一对应并对锚索(2)锁紧固定,所述衔接环筒(82)的外环壁均固定有呈圆周排列设置的衔接座(85),轴向相邻的衔接座(85)均通过八字扩缩杆件(83)铰接连接,且每组所述八字扩缩杆件(83)的扩缩角顶端均安装有卡位板座(87);沿所述固定筒体(3)内壁上开设有轴向紧密排列多组的环形卡槽(86),所述环形卡槽(86)与所述卡位板座(87)相对应贴合卡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防冲击地压支护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筒件(81)包括:锁紧筒(811),其左右端部均同轴固定有衔接筒(812),所述衔接筒(812)内填充有环筒形结构的弹性滑网架(813);沿所述锁紧筒(811)内筒壁铰接安装有轴向线性排列多组和径向圆周排列多组的锁紧杆(814),所述锁紧杆(814)均向巷道表面一侧倾斜设置,每组轴向同平面内且相邻的锁紧杆(814)均通过内拉伸弹簧(815)连接,位于每组轴向同平面内最左、右端部的锁紧杆(814)均通过压缩弹性杆(816)与锁紧筒(811)对应左、右内壁铰接连接;呈筒形结构并套于锚索(2)外壁的粗糙防滑套(817),沿所述粗糙防滑套(817)外侧壁上固定有轴向线性排列的限滑环(8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阳吴宇张彦耿浩哲李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