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富进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3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屋面主体,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光能利用机构,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降噪隔热机构,所述光能利用机构包括有耐热板、聚热太阳能管、进水管和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外隔热板和玻纤复合隔热内板配合,进行热量的阻隔,并利用与内吸音套板和外吸音套板相连接的组件,进行外界杂音的吸收阻隔,通过吸音棉板进行杂音的吸收,再配合声音中携带的能量产生的冲击,使得弹性管产生微幅形变,利用弹性管的弹折与橡胶条配合,使得杂音携带的能量相互碰撞,进而达到吸音消能的效果。音消能的效果。音消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在绿色建筑的屋面发展与使用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额外附加能力。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绿色建筑屋面对于光能的利用缺乏一定的方向,光照热能利用率较低,以及绿色建筑屋面隔音性能较差,影响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绿色建筑屋面对于光能的利用缺乏一定的方向,光照热能利用率较低,以及绿色建筑屋面隔音性能较差,影响实际的使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包括绿色建筑屋面主体,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光能利用机构,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降噪隔热机构,所述光能利用机构包括有耐热板、聚热太阳能管、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耐热板的内侧表面与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转热流通管和耐热支座,所述降噪隔热机构包括有玻纤复合隔热内板和外隔热板,所述外隔热板的外表面与绿色建筑屋面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纤复合隔热内板与外隔热板之间设置有内吸音套板和外吸音套板。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耐热板的内部且与耐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外接水管,所述聚热太阳能管的外表面与耐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聚热太阳能管的底面与导热板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利用聚热太阳能管和导热板,采集光能中蕴含的热量,进行利用。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与耐热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设置在导热板的底面且与导热板的底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的外表面与耐热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耐热支座的另一端与耐热板的内腔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等间距分布在导热板的底面上,采用进水管、导热板、转热流通管和支水管,传导热量,对清水进行加热,进而利用光能热量。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水管,所述支水管的一端与转热流通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排
水管的内部且与排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与耐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活动连接有外接储水箱,所述转热流通管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疏水片,所述疏水片采用热导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采用支水管、转热流通管、疏水片、进水管和排水管的配合,减缓水流速度,充分加热后,排出使用。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吸音套板的一侧与外隔热板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吸音套板的一侧与玻纤复合隔热内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吸音套板的外表面与内吸音套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吸音套板与外吸音套板的结构与材质相同,采用玻纤复合隔热内板、外隔热板的配合,阻隔热量。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吸音套板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吸音棉板,所述吸音棉板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一侧与玻纤复合隔热内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采用吸音棉板、橡胶条和弹性管的配合,吸收杂音,并利用杂音的相互碰撞,进行消音操作。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吸音套板、外吸音套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消能折板,所述内吸音套板、外吸音套板在玻纤复合隔热内板、外隔热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消能折板的一端与内吸音套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消能折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曲形吸音消能槽,所述曲形吸音消能槽等间距开设在消能折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曲形吸音消能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泄能槽,采用消能折板、曲形吸音消能槽和泄能槽的配合,使杂音发生反射,进而消能降噪。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屋面主体、光能利用机构以及降噪隔热机构的等机构组件,解决了绿色建筑屋面对于光能的利用缺乏一定的方向,光照热能利用率较低,以及绿色建筑屋面隔音性能较差,影响实际的使用的问题。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该装置中,通过利用聚热太阳能管和导热板进行光能热量的吸收、积蓄与传递,再配合转热流通管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导出,对进水管和支水管处输送的清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光照热能利用率的效果。
[0017]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利用外隔热板和玻纤复合隔热内板配合,进行热量的阻隔,并利用与内吸音套板和外吸音套板相连接的组件,进行外界杂音的吸收阻隔,通过吸音棉板进行杂音的吸收,再配合声音中携带的能量产生的冲击,使得弹性管产生微幅形变,利用弹性管的弹折与橡胶条配合,使得杂音携带的能量相互碰撞,进而达到吸音消能的效果。
[0018]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通过消能折板的折形设计,使得杂音在其上发生反射,反射时,相互间的反射波能量碰撞,并配合曲形吸音消能槽和泄能槽的设置,使得反射波波长不一,混乱交叉,从而对杂音中的能量进行较为全面的消除与吸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光能利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降噪隔热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消能折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中:1、绿色建筑屋面主体;2、光能利用机构;21、耐热板;22、聚热太阳能管;23、进水管;24、排水管;a1、导热板;a2、支水管;a3、转热流通管;a4、疏水片;a5、耐热支座;3、降噪隔热机构;31、玻纤复合隔热内板;32、外隔热板;33、内吸音套板;b1、吸音棉板;b2、橡胶条;b3、弹性管;b4、消能折板;b41、曲形吸音消能槽;b42、泄能槽;34、外吸音套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包括绿色建筑屋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1)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光能利用机构(2),所述绿色建筑屋面主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降噪隔热机构(3),所述光能利用机构(2)包括有耐热板(21)、聚热太阳能管(22)、进水管(23)和排水管(24),所述耐热板(21)的内侧表面与绿色建筑屋面主体(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热板(2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a1)、转热流通管(a3)和耐热支座(a5),所述降噪隔热机构(3)包括有玻纤复合隔热内板(31)和外隔热板(32),所述外隔热板(32)的外表面与绿色建筑屋面主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纤复合隔热内板(31)与外隔热板(32)之间设置有内吸音套板(33)和外吸音套板(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3)的一端延伸至耐热板(21)的内部且与耐热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2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外接水管,所述聚热太阳能管(22)的外表面与耐热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聚热太阳能管(22)的底面与导热板(a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a1)的外表面与耐热板(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a3)设置在导热板(a1)的底面且与导热板(a1)的底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a3)的外表面与耐热支座(a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耐热支座(a5)的另一端与耐热板(21)的内腔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热流通管(a3)等间距分布在导热板(a1)的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能利用机构的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水管(a2),所述支水管(a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富进
申请(专利权)人:唐富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