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
,特别的涉及一种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自然灾害中,泥石流的灾害自古以来对人类及自然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现在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植被的过度破坏,造成泥石流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长期致力于对这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在不断的实践利用下也总结开发出了很多的有效措施及方法。而中国泥石流防治工程自50年代起,设计多依据按照洪水的规律,流量、流速及桥涵孔径、地形条件,以平底式的梯形槽和矩形槽为主,沟底也有全裸或者全衬砌。随后,根据不断实践摸索不同截面形式的泥石流排导槽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被推广应用,其中以“V”型槽应用最为广泛。长期工程实践表明,虽然泥石流排导槽对排泄洪水效果显著,但是多数排导槽均难以抵抗泥石流强烈的冲击磨蚀,从而造成混凝土壁面出现典型的磨蚀沟槽、冲蚀坑和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槽底部钢筋局部外露,使防治结构的有效使用年限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S1、确定排导槽磨蚀破坏区域,并凿除表层老化和劣化的混凝土层,再对凿除后的混凝土层进行凿毛和清洗处理以形成接合面;S2、对所述接合面上裸露的钢筋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并清除接合面上的浮尘和松动骨料,再在接合面上铺设钢丝绳网片;S3、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对接合面进行浇筑修补,浇筑时,在接合面上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浇筑完成后,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养护,完成修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泥石流排导槽上磨蚀深度大于5cm的区域确定为排导槽磨蚀破坏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凿除表层老化和劣化的混凝土层时,凿除深度大于或等于1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凿除表层老化和劣化的混凝土层时,采用人工凿除,且凿除深度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段破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对接合面进行浇筑修补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曹勇,魏清华,黄永发,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