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24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第一设定容量的第一溶液;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用于容纳第二设定容量的第二溶液;混合空间,所述混合空间沿绕所述微流控芯片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混合空间的一端通过第一微流道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混合空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微流道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混合空间内设有若干扰流柱,所述扰流柱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该微流控芯片可使不同溶液更加快速和充分的混合。同溶液更加快速和充分的混合。同溶液更加快速和充分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


[0001]本申请一般涉及生化、免疫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是在微米级流道中对纳升级和皮升级流体样品进行精确操控的新型实验装置,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在微流控芯片上,形成由若干功能性空间和微流道贯通成的网络,用以完成多种化学或生物实验。用于混合不同溶液的混合空间是微流控芯片的重要部件,用于对内部微量溶液进行混合。由于微流控芯片中各功能性构件的尺寸都极小,因此在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中的混合空间内,溶液一般呈现分层状态,通过旋转电机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多次的快加速和慢减速的循环旋转,也无法将不同溶液进进行充分混合,因此相关反应多在溶液之间未被充分混合的状态下,这样实验结果会受到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使不同溶液更加快速和充分混合的微流控芯片。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
[0006]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用于容纳第一设定容量的第一溶液;
[0007]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用于容纳第二设定容量的第二溶液;
[0008]混合空间,所述混合空间沿绕所述微流控芯片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混合空间的一端通过第一微流道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混合空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微流道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混合空间内设有若干扰流柱,所述扰流柱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
[0009]进一步,至少两个所述扰流柱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一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
[0010]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扰流柱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二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且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交替排列。
[0011]进一步,任意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和相邻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间隔分布。
[0012]进一步,所述扰流柱为圆柱,或菱形柱,或正方形柱,或相交片状形柱。
[0013]进一步,还包括第三空间,所述第三空间的一侧通过第三微流道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另一侧与外部连通并用于加注第一溶液。
[0014]进一步,还包括检测空间,所述检测空间有若干个且分布于微流控芯片的边缘,且均匀设于所述芯片本体边缘,所述检测空间依次通过第四微流道、环形流道和第五微流道连通至所述混合空间,所述环形流道环设于所述芯片本体上,且相对于所述检测空间更靠
近所述芯片本体中心的一侧。
[0015]本申请有益效果在于:
[0016]由于所述混合空间内设有若干扰流柱,而所述扰流柱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因此当微流控芯片被旋转电机旋转过程中存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一溶液经所述第一微流道进入所述混合空间内,同时存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二溶液经所述第二微流道进入所述混合空间内,原本分层的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流动中与所述若干扰流柱碰撞,并被不断“搅拌”,从而加速了二者的混合,并提高了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申请微流控芯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微流控芯片中A部分里扰流柱121为圆形柱体时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微流控芯片中A部分里扰流柱121为正方形柱体时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微流控芯片中A部分里扰流柱121为相交片状形柱体时的放大图;
[0022]图中标号:1,第一空间;2,第二空间;12,混合空间;10,第一微流道;20,第二微流道;121,扰流柱;3,第三空间;30,第三微流道;4,检测空间;40,第四微流道;41,环形流道;42,第五微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5]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使不同溶液更加快速和充分混合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
[0026]第一空间1,所述第一空间1用于容纳第一设定容量的第一溶液;
[0027]第二空间2,所述第二空间2用于容纳第二设定容量的第二溶液;
[0028]混合空间12,所述混合空间12沿绕所述微流控芯片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混合空间12的一端通过第一微流道10与所述第一空间1连通,所述混合空间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微流道20与所述第二空间2连通,所述混合空间12内设有若干扰流柱121,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
[0029]由于所述混合空间12内设有若干扰流柱121,而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因此当微流控芯片被旋转电机旋转过程中存在于所述第一空间1内的第一溶液经所述第一微流道10进入所述混合空间12内,同时存在于所述第二空间2内的第二溶液经所述第二微流道20进入所述混合空间12内,原本分层的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在流动中与所述若干扰流柱121碰撞,并被不断“搅拌”,从而加速了二者的混合,并提高了混合的效果。
[0030]其中在提升两种溶液混合效果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扰流柱121沿所
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一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
[0031]由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在被旋转电机旋转时,在所述混合空间12内的两种溶液均会绕所述微流控芯片轴线的方向运动,又由于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排列,因此两种溶液运动的方向与第一扰流单元延伸的方向垂直,两者会发生更为充分的碰撞,因此两种溶液的混合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0032]其中在进一步提升两种溶液混合效果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二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且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交替排列。
[0033]由于该微流控芯片在第一扰流单元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第二扰流单元,而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亦是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排布,进而使得对两种溶液的“搅拌”更为充分,混合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0034]其中在更进一步提升两种溶液混合效果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任意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和相邻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间隔分布。
[0035]由于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和相邻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内的扰流柱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第一空间(1),所述第一空间(1)用于容纳第一设定容量的第一溶液;第二空间(2),所述第二空间(2)用于容纳第二设定容量的第二溶液;混合空间(12),所述混合空间(12)沿绕所述微流控芯片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混合空间(12)的一端通过第一微流道(10)与所述第一空间(1)连通,所述混合空间(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微流道(20)与所述第二空间(2)连通,所述混合空间(12)内设有若干扰流柱(121),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法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一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扰流柱(121)沿所述微流控芯片径向形成第二扰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单元绕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轴线阵列排布,且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璐康之裔裴臣超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诺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