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20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的下部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蓄水腔的底部设置有下排水泵,所述下排水泵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蓄水腔的顶部设置有具有过水孔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漂浮水泵舱,所述漂浮水泵舱上安装有上排水泵,所述上排水泵通过软管与排水管相连。上排水泵和下排水泵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增了水泵数量的同时不增加泵站的占地面积。当进水量较大、水位较高时,漂浮水泵舱受到浮力而向上移动,增加了蓄水腔的容积,实现泵站的容积可调,从而增强蓄洪能力。公知的,水压越大,水泵排水速度越大,漂浮水泵舱的重力可以增大水压,从而提升下排水泵的排水速度。速度。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泵站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部分泵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占用太大的面积,如下穿隧道的排水泵站,必须设置在有限的面积内,这就导致泵站的容积较小,蓄水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占地面积有限,泵站内空间有限,一般只能设置一台排水泵,当降雨量较大、短时间内较多的水汇集到泵站内时,泵站的蓄水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同时一台排水泵的排水速度较慢,排水效率不高。
[0003]CN208395975U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容积自监测调节装置,调节结构复杂,使用多种传感器,容错率较低。CN211143279U公开了一种可变换容积的一体化泵站、清理机构和导流机构,在筒体内设置3个并排的潜水泵,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特殊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在保持小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蓄水腔的容积可调,同时提高排水速度。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井体的下部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蓄水腔的底部设置有下排水泵,所述下排水泵连接有排水管,
[0006]所述蓄水腔的顶部设置有具有过水孔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漂浮水泵舱,所述漂浮水泵舱上安装有上排水泵,所述上排水泵通过软管与排水管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侧壁设置有多根滑轨,所述漂浮水泵舱的边缘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轨相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维护平台。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口部与上层维护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上层维护平台与支撑平台之间也设置有爬梯。
[0010]进一步地,所述井盖上设置有通风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与排水管连接处上方的排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上排水泵的进口设置有单向进水阀。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有粉碎性格栅,所述井体内设置有竖直的格栅导向柱,所述粉碎性格栅与格栅导向柱滑动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设置有竖直的导轨,所述下排水泵与下排水泵滑动配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由混凝土一体化预制成形。
[0015]上述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的排水方法,外部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蓄水腔,当进水流量较小时,蓄水腔的水位低于支撑平台,利用下排水泵进行排水,上排水泵保持关闭;
[0016]当进水流量较大时,上排水泵进行排水,蓄水腔的水位上升,当水位到达支撑平台时,漂浮水泵舱受到水的浮力向上移动,蓄水腔的容积增大,漂浮水泵舱的重力增大了水压,使下排水泵得排水速度增加,同时启动上排水泵,两台水泵同时进行排水。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上排水泵和下排水泵设置在不同的高度,不需要并排设置,增了水泵数量的同时不增加泵站的占地面积,提升了泵站的排水能力,泵站能够保持小占地面积。2、当进水量较大、水位较高时,漂浮水泵舱受到浮力而随着水位向上移动,增加了蓄水腔的容积,实现泵站的容积可调,从而增强蓄洪能力。3、公知的,水压越大,水泵排水速度越大,漂浮水泵舱的重力可以增大水压,从而提升下排水泵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井体;2—井盖;3—下排水泵;4—排水管;5—进水管;6—蓄水腔;7—支撑平台;8—漂浮水泵舱;9—上排水泵;10—软管;11—滑轨;12—上层维护平台;13—爬梯;14—通风管;15—止回阀;16—单向进水阀;17—粉碎性格栅;18—格栅导向柱;19—导轨;20—溢流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包括井体1和井盖2,井体1采用混凝土一体化预制成形,以便于施工。井盖2覆盖井体1的口部,以防止外部杂物落入井体1。
[0022]所述井体1的下部设置有蓄水腔6,用于存储需要排放的水,所述蓄水腔6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5,用与通入外部积水,蓄水腔6的底部设置有下排水泵3,下排水泵3可采用潜污泵,用于排水,所述下排水泵3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与井体1外部的排水管网相连。
[0023]所述蓄水腔6的顶部设置有具有过水孔的支撑平台7,支撑平台7固定设置,可以供工作人员站立,以便于对井下设备的检修,过水孔即一般的孔洞,只要能够供水通过即可。
[0024]所述支撑平台7上设置有漂浮水泵舱8,漂浮水泵舱8即能够漂浮在水面的舱,可采用气垫或者船形结构,所述漂浮水泵舱8上安装有上排水泵9,所述上排水泵9通过软管10与排水管4相连。上排水泵9用于辅助排水,当进水量较大,水位到达上排水泵9的气泵水位时,即可启动上排水泵9,将漂浮水泵舱8下方的水抽至软管10,并通过软管10进入排水管4,加快排水速度。软管10可采用螺旋形的柔性管道,可以伸缩,以适应漂浮水泵舱8的上升和下降。
[0025]本专利技术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的排水方法为:
[0026]外部的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蓄水腔6,当进水流量较小时,蓄水腔6的水位低于支撑平台7,利用下排水泵3进行排水,上排水泵9保持关闭。
[0027]当进水流量较大时,上排水泵9进行排水,蓄水腔6的水位上升,当水位到达支撑平台7时,漂浮水泵舱8受到水的浮力向上移动,蓄水腔6的容积增大,漂浮水泵舱8的重力增大了水压,使下排水泵3得排水速度增加,同时启动上排水泵9,两台水泵同时进行排水。
[0028]因此,本专利技术虽然设置了两个排水泵,但是两个排水泵是上下设置的,而不是并排设置,因此在不需要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了排水速度。此外,漂浮水泵舱8能够随着
水位同步升降,从而自动地调节蓄水腔6的容积,增强蓄水腔6的蓄水能力。另外,公知的,水压越大,下排水泵3的排水速度越大,由于漂浮水泵舱8和上排水泵9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当漂浮水泵舱8漂浮在水面时,漂浮水泵舱8和上排水泵9的重量会增大水压,从而加快下排水泵3的排水速度。可以在漂浮水泵舱8上设置适当的配重,进一步增大水压。
[0029]为了确保漂浮水泵舱8稳定地自动升降,所述井体1的侧壁设置有多根滑轨11,所述漂浮水泵舱8的边缘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轨11相配合,竖直的滑轨11可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使漂浮水泵舱8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30]所述支撑平台7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维护平台12,所述井体1口部与上层维护平台12之间设置有爬梯13,上层维护平台12与支撑平台7之间也设置有爬梯13,以便于工作人员下井进行维护工作。
[0031]所述井盖2上设置有通风管14,通风管14与外部空气连通,用于通风换气,避免臭气、有毒有害的气体在井体1内部大量聚集。
[0032]所述软管10与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包括井体(1)和井盖(2),所述井体(1)的下部设置有蓄水腔(6),所述蓄水腔(6)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5),蓄水腔(6)的底部设置有下排水泵(3),所述下排水泵(3)连接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6)的顶部设置有具有过水孔的支撑平台(7),所述支撑平台(7)上设置有漂浮水泵舱(8),所述漂浮水泵舱(8)上安装有上排水泵(9),所述上排水泵(9)通过软管(10)与排水管(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侧壁设置有多根滑轨(11),所述漂浮水泵舱(8)的边缘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轨(11)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7)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维护平台(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口部与上层维护平台(12)之间设置有爬梯(13),上层维护平台(12)与支撑平台(7)之间也设置有爬梯(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上设置有通风管(14)。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0)与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成黄立群刘建明赵青海陈阳于洋李绍平杨利张红伟曾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