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稻米赖氨酸含量的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17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稻米赖氨酸含量的灌溉方法,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抽穗后天数,确定土壤落干的土壤水势指标,进行浅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稻米赖氨酸含量的灌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稻米赖氨酸含量的灌溉方法,属于农业


技术介绍

[0002]在成熟水稻籽粒(种子)中,主要氨基酸有20种,包括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也称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1

3]。其中,赖氨酸在参与人和动物体蛋白、酶、多肽和激素合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稻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衡量稻米营养品质的一个主要指标
[4

6]。目前,稻米赖氨酸含量平均为0.25g
·
g
‑1氮,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0.34g
·
g
‑1氮的指标低36%
[6

9]。当人或动物摄取的赖氨酸较少时会引起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受阻,从而影响稻米蛋白质的有效利用,造成食物营养和膳食结构的不平衡,故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
[9

11]。提高稻米赖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稻米赖氨酸含量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抽穗后天数,确定土壤落干的土壤水势指标,进行浅水

落干交替灌溉,具体是:(1)抽穗后1天至7天;田间由2~3 cm浅水层自然落干至离地表15~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值,粳稻品种为

2.5 kPa、籼稻品种为

5.0 kPa、籼/粳杂交稻品种为

7.5 kPa,田间再灌2~3 cm浅水层,再自然落干,如此循环,土壤水势值大于上述指标值,田间不灌水;其中,抽穗后1天,全田有51%的稻穗露出剑叶叶鞘;(2)抽穗后8天至14天;田间由2~3 cm浅水层自然落干至离地表15~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值,粳稻品种为

5.0 kPa、籼稻品种为

7.5 kPa、籼/粳杂交稻品种为

10.0 kPa,田间再灌2~3 cm浅水层,再自然落干,如此循环,土壤水势值大于上述指标值,田间不灌水;(3)抽穗后15天至21天:田间由2~3 cm浅水层自然落干至离地表15~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值,粳稻品种为

7.5 kPa、籼稻品种为

10.0 kPa、籼/粳杂交稻品种为

12.5 kPa,田间再灌2~3 cm浅水层,再自然落干,如此循环,土壤水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昌沈宏历王志琴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