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14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杀菌素和噻螨酮,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0.1~10):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复配后,其对叶螨具有一定的增效和扩大杀虫谱的活性,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对防治叶螨的具有增效活性和扩大杀虫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朱砂叶螨也称为红蜘蛛,属于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在我国的各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危害多种茄果、花卉作物,如茄子、菜椒、西红柿、黄瓜、月季等。一般在夏季发生较重,可在短时间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危害。叶螨的防治难度较大,化学防治是朱砂叶螨的主要防治方法,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叶螨易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治效果下降,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又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有害昆虫和螨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种杀虫剂往往只对一种或少数几种虫害有效,存在杀虫谱较窄的缺点,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延缓害虫的抗药性、扩大杀虫谱和提高药效,多采用不同杀虫剂品种或者生物杀虫剂品种与化学杀虫剂品种间的混配增效和扩大杀虫谱。两种药剂混配是否增效、拮抗或者加和,可通过以某种害虫或害螨为供试对象,室内测定两种药剂的毒力、筛选其最佳配比并求其共毒系数来判断,如果复配后共毒系数大于100,即为增效作用,复配增效的混剂可以再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进一步验证其药效。增效复配剂由于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大了杀虫谱,是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0003]多杀菌素是在多刺甘蔗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较长,对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无内吸作用,能有效的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
[0004]噻螨酮又叫尼索朗其杀螨特性为:对害螨具有强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作物表皮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能深入叶片内并穿透到叶背杀死叶背的害螨,但无内吸作用;对螨卵、若螨和幼螨都有效,对成螨毒力很小,然而,接触到药剂的雌成螨所产卵的孵化率低;药效发挥较迟缓,一般在施药后7~10天达到药效高峰,持效期40~50天;在高温或低温时使用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在常用浓度下使用,对作物、天敌、蜜蜂及扑食螨影响很小。噻螨酮可防治果、林、茶、棉花、蔬菜、都豆类、花卉等多种作物上的叶螨,但对锈螨防效差。
[0005]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对叶螨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报道很多,但多杀菌素主要用于对成螨的防治,较速效,效果较好,而噻螨酮对若螨、幼螨的效果较好,而对成螨的毒力较低,且药效发挥较迟缓,但尚无关于它们之间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复配比例的报道,因此为了解决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单独使用时存在成若螨不能兼顾、药效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成若螨兼顾、具有增效活性的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混配杀虫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物。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上述组合物的杀虫剂。
[0008]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0009]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杀菌素和噻螨酮。
[0010]其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0.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3.7~6.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5.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1或5.6:1。
[0011]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虫剂。
[0012]其中,所述杀虫剂包括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0.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3.7~6.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5.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1或5.6:1。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治叶螨为防治蔬菜和/或花卉中的叶螨。
[0014]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0015]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0.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3.7~6.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5.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1或5.6:1。
[0016]其中,所述杀虫剂为防治叶螨的杀虫剂。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治叶螨为防治蔬菜和/或花卉中的叶螨。
[0018]其中,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公司生产该药,来源广泛,只要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比例范围及应用条件即可。
[001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复配后,在一定的复配比例内,其对叶螨具有一定的增效和扩大杀虫谱的活性,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2]下面是对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增效复配的详细说明,这些内容只是用于说明,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均以有效成分计。
[0023]实验例1: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对朱砂叶螨的复配比例筛选及共毒系数测定
[0024]1.1供试害虫及测试方法
[0025]供试虫:校园艺站以茄苗繁殖的朱砂叶螨。
[0026]1.2供试药剂
[0027]30%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噻螨酮乳油(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多杀菌素和噻螨酮混剂:根据配比要求由单剂配制而成。
[0028]1.3实验方法
[0029]1.3.1多杀菌素和噻螨酮对朱砂叶螨毒力的测定
[0030]本实验采用浸叶法。根据预处理的试验结果,配制药剂(多杀菌系和噻螨酮单剂)并依次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200ppm,100ppm,50ppm,25ppm,12.5ppm)。将采集好的背面群集叶螨成螨(20~25头)的茄子叶片浸入药液中,使叶片在药液中静置40s后用镊子取出,放置在洁净的培养皿中,常温晾置,在叶片的叶柄处包裹吸水脱脂棉进行保湿处理。放入添加吸水滤纸的培养皿中保存,用封口膜封口,在温度20~25℃、光、暗周期为10~14h、相对湿度为75%~85%的环境条件下试验,分别于48h、72h、120h时查验死(活)虫口数(在解剖镜下用毛笔尖轻触虫体,判断是否存活),记录、整理、计算叶螨的虫口死亡率以及校正死亡率。在Excel软件上归纳整理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杀菌素和噻螨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0.1~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3.7~6.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量比为(4.2~5.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杀菌素和噻螨酮的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梅崔群香张波徐敏王耘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