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116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该光伏支架包括上托梁、下托梁,托梁连接件、支腿、支腿连接件、夹具连接件、屋面板夹具,其中:所述上托梁位于下托梁上面,之间设有夹角,所述上托梁、下托梁通过托梁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支腿位于下托梁下面,所述下托梁与支腿通过支腿连接件连接;所述支腿下端通过夹具连接件连接屋面板夹具,所述屋面板夹具用于连接在屋面的直立锁边板上;所述夹具连接件使屋面板夹具在支腿竖直的情况下,能夹持在倾斜的直立锁边板上。该光伏支架采用模块化的标准独立结构单元,受力清晰、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成本合理,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构实现四维调节功能,满足复杂双曲屋面的需求。满足复杂双曲屋面的需求。满足复杂双曲屋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复杂双曲屋面的模块化四维调节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逐年攀升,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并且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加持下,以BAPV(后置式光伏)和BIPV(一体化光伏)为代表的建筑光伏行业需求加速释放。当前市场中,BAPV凭借安装、运营、维护简单,可用于存量屋顶改造等优势,成为建筑光伏的主流形式,而且我国存量屋顶资源广阔,采用BAPV后置式光伏客观上更加满足当前阶段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需要。
[0003]目前BAPV在平坡屋面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但随着我国存量屋顶资源被日渐开拓,一些具有复杂双曲屋面的建筑也具有了安装后置式光伏的需求。然而为实现建筑效果,具有复杂双曲屋面的建筑往往对屋面光伏板的支承体系、安装方式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光伏板排布方向与常用的直立锁边屋面肋板方向不一致;光伏支架难以贴合屋面曲率;支架固定位置需避开屋面板下的不利支承位置;对大面积的复杂双曲屋面定制每个光伏支架会导致成本高昂,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托梁(4)、下托梁(5)、托梁连接件(6)、支腿、支腿连接件、夹具连接件、屋面板夹具(11),其中:所述上托梁(5)位于下托梁(5)上面,彼此相交,所述上托梁(4)、下托梁(5)通过托梁连接件(6)连接在一起;所述支腿位于下托梁(5)下面,所述下托梁(5)与支腿通过支腿连接件连接;所述支腿下端通过夹具连接件连接屋面板夹具(11),所述屋面板夹具(11)用于连接在屋面的直立锁边板上;所述夹具连接件使屋面板夹具(11)在支腿竖直的情况下,能夹持在倾斜的直立锁边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连接件为倒π形连接件(10),所述倒π形连接件(10)包括底板(1004)和连接在底板(1004)上面的两个竖板(1003);至少一个竖板(1003)的外侧设有横向齿槽(1005);所述竖板(1003)上设有至少两个竖直通孔(1007),高度细调螺栓(1001)穿过竖直通孔(1007)和外套筒(9),通过螺母紧固;螺母与竖直通孔(1007)之间设有附齿垫片(1006),附齿垫片(1006)上设有横向齿(10061);所述横向齿(10061)与竖板(1003)上的横向齿槽(1005)相互咬合;所述竖直通孔(1007)的宽度大于高度细调螺栓(1001)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梁(4)下平面设有纵向的槽轨(12),槽轨(12)包括腔室(121)和槽口(122);所述托梁连接件(6)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下托梁(5)的侧面与上托梁(4)的底部之间;所述托梁连接件(6)中至少有一个是第二连接角码(602),所述第二连接角码(602)的一个连接面上设有弧形的螺栓滑槽(605);第一螺栓(603)的头部位于槽轨(12)的腔室(121)内,螺杆穿过槽口(122)和螺栓滑槽(605),端部通过螺母固定;第二螺栓(604)穿过托梁连接件(6)和下托梁(5),端部通过螺母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托梁连接件(6)为第一连接角码(601),所述第一连接角码(601)的一个连接面上设有用于第一螺栓(603)穿过的圆形的通孔;所述螺栓滑槽(605)的圆心位于圆形的通孔的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包括内套筒(8)和外套筒(9),其中:内套筒(8)下部位于外套筒(9)的空腔中;外套筒(9)在竖直方向上排布有多个插孔;所述内套筒(8)和外套筒(9)之间通过高度粗调螺栓(90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四维调节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连接件为π形连接件(7),π形连接件(7)包括顶板(703)和连接在顶板(703)下面的两个下竖板(704);所述顶板(703)上设有两个顶板通孔(7031);
两个所述下竖板(704)上分别设有两个对穿孔;所述下托梁(4)下平面设有纵向槽轨(12),纵向槽轨(12)包括腔室(121)和槽口(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白子轩朱忠义邓旭洋石建军崔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