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及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加固
,具体为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建造方法,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时间较短且效率较高,在满足稳定度达标的前提下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理念。
[0003]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相互连接的过程中,大多数只需要简单的插接并对其进行固定便可,但是在连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差接触产生缝隙的情况,此时预制件在固定时会出现晃动的现象,进而导致固定过程较为繁琐且易在固定时导致预制件偏移的现象出现,导致需要再次施工影响搭建速度。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及加固方法,具备防止预制件固定时晃动和对预制件的固定进行二次加固的优点,解决了预制件固定时晃动和无法对预制件的固定进行二次加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防止预制件固定时晃动和对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触发装置(2),所述壳体(1)内部触发装置(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3),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加固装置(4),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2)包括侧槽(21),所述侧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触发块(22),所述触发块(22)靠近壳体(1)中心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杆(23),所述壳体(1)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轴套(25),所述轴套(25)底部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杆(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块(22)远离壳体(1)中心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主动杆(23)的底端和轴套(25)的顶部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3)包括凹槽(31),所述固定杆(2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2),所述凹槽(31)的内部滑动连接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内部远离支撑杆(3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4),所述限位杆(34)远离支撑杆(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5),所述固定块(3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杠杆(36),所述杠杆(36)靠近限位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块(37),所述杠杆(36)远离推块(3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3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从动杆(26)的底端和固定块(33)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固定块(33)滑动连接在内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杆(34)和推块(37)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固定块(33)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块(38)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4)包括顶板(41),所述顶板(4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梯形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