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00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包括鹅掌转向托架,所述鹅掌转向托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有导流聚能圈,所述鹅掌转向托架包括鹅掌支撑和转向轴,所述导流聚能圈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鹅掌转向托架、导流聚能圈、加固杆、永磁发电机、旋转叶片、驱动电机、凸轮、套管、弹簧、活动块、支撑杆、支撑板、支架和滚轮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风力发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偏向慢的问题,该装置能够方便对其进行移动,同时保证了使用稳定性,具备空气导流的作用,提高了气流利用率,减少声波、共振电磁的危害,可并联式集成,可顺着气流方向自动旋转,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发电机
,具体为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可移动式发电设备主要都是汽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等等,由于这种发电机组便于移动,因此适用于在缺电地域使用,例如:电网未普及到的乡村、牧区、山区及海盗等地区,可以作为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但该种发电机组需要汽油、柴油等原料,一般上述地区的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因此为这些设备运输汽油和柴油不方便,并且汽油和柴油为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不适宜大量囤积,汽油和柴油还对人体有害,采用这些原料的发电机还会排放出有害于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废气,同时由于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且无污染的风能资源,目前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偏向慢,占用空间大,同时缺乏空气导流的作用,气流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具备提高空气利用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偏向慢,占用空间大,同时缺乏空气导流的作用,气流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包括鹅掌转向托架,所述鹅掌转向托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有导流聚能圈,所述鹅掌转向托架包括鹅掌支撑、转向轴套、流传感摩擦片和连接线,所述导流聚能圈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永磁发电机,所述永磁发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所述鹅掌转向托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鹅掌转向托架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贯穿套管的内腔并延伸至套管的外部,所述加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
[0005]优选的,所述鹅掌转向托架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延伸至滑槽的内腔,所述滑槽与滑块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座,所述加固座的顶部与鹅掌转向托架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加固杆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加固杆之间为等距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旋转叶片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旋转叶片之间为等距分布,所述旋转叶片为剑麻型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聚能圈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导流聚能圈的外圈为圆角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专利技术通过鹅掌转向托架、导流聚能圈、加固杆、永磁发电机、旋转叶片、驱动电机、凸轮、套管、弹簧、活动块、支撑杆、支撑板、支架和滚轮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风力发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偏向慢的问题,该装置能够方便对其进行移动,同时保证了使用稳定性,具备空气导流的作用,提高了气流利用率,减少声波、共振电磁的危害,可并联式集成,可顺着气流方向自动旋转,应用范围广。
[001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鹅掌转向托架,作为气流发电机的中心支撑和导流转向的转向轴心,起到有效支撑的目的,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能够对支撑板进行限位,保证了支撑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加固座,能够对驱动电机进行支撑,保证了驱动电机安装的稳定性,具备加固作用,通过设置加固杆,能够对永磁发电机进行安装,保证了永磁发电机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导流聚能圈,利用风力对流扩散原理,随着气流的方向流动,转向导流,阻止破散声波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噪音,利用稀土材料对导流聚能圈进行处理,减少发电机的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利用发电机涡流剑麻型叶片转动产生的涡流气流产生风洞效应,提高发电机的转速,通过永磁发电机三角连接机壳,利用导流聚能圈作为支撑固定,减少机座的重量,体质小,功率大,发电功率稳定性好,整体结构面积小,重量轻,随意可组成各种风力墙,或各种造型,随意串联、并联,应用场所广泛,克服普通发电机的单调功能,单机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移动装置均能使用,叶片设计为剑麻叶片型,五片圆周等分,叶片在底风力起动作用下,叶片转盘时产生涡旋,气流与导流聚能圈产生风洞效应,使涡旋气流越转越增大,带动发电机的高速旋转,产生最大的发电能量,克服了一般风力发电机电机转速限制。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鹅掌转向托架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套管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中:1、鹅掌转向托架;2、导流聚能圈;3、加固杆;4、永磁发电机;5、旋转叶片;6、驱动电机;7、凸轮;8、套管;9、弹簧;10、活动块;11、支撑杆;12、支撑板;13、支架;14、滚轮;15、滑槽;16、滑块;17、加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包括鹅掌转向托架1,包括鹅掌转向托架1,鹅掌转向托架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5,支撑板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远离支撑板12的一侧延伸至滑槽15的内腔,滑槽15与滑块16之间为滑动连接,鹅掌转向托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有导流聚能圈2,导流聚能圈2的形状为圆形,导流聚能圈2的
外圈为圆角设置,鹅掌转向托架1包括鹅掌支撑、转向轴套、流传感摩擦片和连接线,导流聚能圈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杆3,加固杆3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加固杆3之间为等距分布,加固杆3之间固定连接有永磁发电机4,永磁发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5,旋转叶片5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旋转叶片5之间为等距分布,旋转叶片5为剑麻型结构,鹅掌转向托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座17,加固座17的顶部与鹅掌转向托架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7,鹅掌转向托架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8,套管8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活动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底部贯穿套管8的内腔并延伸至套管8的外部,加固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3,支架13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14,通过设置鹅掌转向托架1,作为气流发电机的中心支撑和导流转向的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动力涡旋导流聚能发电机,包括鹅掌转向托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鹅掌转向托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有导流聚能圈(2),所述鹅掌转向托架(1)包括鹅掌支撑、转向轴套、流传感摩擦片和连接线,所述导流聚能圈(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固杆(3),所述加固杆(3)之间固定连接有永磁发电机(4),所述永磁发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5),所述鹅掌转向托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7),所述鹅掌转向托架(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8),所述套管(8)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部贯穿套管(8)的内腔并延伸至套管(8)的外部,所述加固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14)。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赛拉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