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诸如光伏、风能和氢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高性能逆变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低压输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由于非隔离型升压光伏逆变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等优点,成为了当今学者和业界研究的热点。常用的升压逆变电路通常采用两级式结构,如果通过两级变换器组成级联的结构进行光伏发电,容易形成木桶效应,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所需功率器件的数量增加,两级功率处理也会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
[0003]升压式逆变器是近年研究应用较多的一种逆变器拓扑,该拓扑通常复用升压和逆变单元,减少了开关管的数量,同时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升压与逆变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但这些拓扑都是单输入拓扑,如果把单输入升压变换器应用在光伏发电等场合,由于光伏电池在阴雨天气或者晚上几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管S1、S2、S3和S4,二极管D1、D2、D3和D4,电容C1,电感L1、L2、L3和L4;输入侧一的一端与二极管D1阳极相连,二极管D1阴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S1的端子1、电感L3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功率开关管S3和S4的端子2、二极管D4的阴极、电容C1的正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功率开关管S2的端子1、电感L4的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输入侧二的一端相连;输入侧一和输入侧二的另一端、功率开关管S1和S2的端子2、电容C1的负端均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S3的端子1连接于点a,电感L4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S4的端子1连接于点b;节点a和b形成输出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开关管S1、S2、S3和S4为IGBT或MOSEFET;所述的输入侧一和输入侧二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节点a和b形成的输出侧与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滤波器的输出侧连接负载或电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器为I型,电感L3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节点a与负载R的一端连接,负载R的另一端与节点b连接,节点b与电感L4的一端连接,节点a和b形成所述滤波器的输出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器为Ⅱ型,电感L
30
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节点a与滤波电容C0的一端、负载R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0和负载R的另一端连接于节点b,节点b与电感L
40
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0和负载R的两端形成所述滤波器的输出侧。6.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器为Ⅲ型,电感L
301
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节点a与滤波电感L
501
的一端、滤波电容C
01
一端连接,滤波电感L
501
的另一端与负载R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
01
和负载R的另一端连接于节点b,节点b与电感L
401
的一端连接,滤波电感L
501
另一端和节点b形成所述滤波器的输出侧。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输入升压型逆变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的输出侧电压作为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
ref
相比较得到误差值,误差值经过调节器调节后与三角波相比较产生脉冲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峰,穆坤书,沈浩,毛来安,费晨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