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90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上的多层支护层,以及设置在边坡底部的排水沟;支护层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通的呈Y型的支护单元,相邻两层支护层的支护单元交错设置,并且相邻支护层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与排水沟连通。施工方法用于施作所述边坡支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的每一个支护单元的顶部不但可以单独支撑一块区域的土体,还能将此块区域的水流导流致支护单元的内部,流经其他支护单元后进入到排水沟中,避免水汇集后冲刷其他区域的土体,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经常要开挖大量的边坡,但是在雨水的冲刷下,边坡易产生土体流失,严重时会造成泥石流、滑坡等。目前,边坡支护多采用锚杆挡墙、喷锚支护、格构锚杆、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护结构。但是,现有的支护结构排水、导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土体流失,从而造成泥石流、滑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边坡支护排水、导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土体流失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上的多层支护层,以及设置在边坡底部的排水沟;
[0007]支护层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通的呈Y型的支护单元,相邻两层支护层的支护单元交错设置,并且相邻支护层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与排水沟连通。
[0008]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由多个呈Y型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组成,每一个支护单元的顶部不但可以单独支撑一块区域的土体,避免土体的流失,还能将此块区域的水流导流致支护单元的内部,而且从上到下流经其他支护单元后进入到排水沟中,避免水汇集后冲刷其他区域的土体,大大降低了土体的流失,从而能有效避免泥石流、滑坡的出现,提高边坡支护结构的支护寿命。
[0009]进一步地,上述支护单元包括第一斜槽、第二斜槽以及竖直斜槽,竖直斜槽的顶部分别与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的底部连通;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透水孔;
[0010]第一斜槽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中相邻的支护单元的第二斜槽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中相邻的支护单元的竖直斜槽的底部连通;
[0011]第二斜槽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中相邻的支护单元的第一斜槽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中相邻的支护单元的竖直斜槽的底部连通;
[0012]最下一层支护层的竖直斜槽的底部与排水沟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呈V型布置,用于支撑其上方一块区域的土体,同时,此区域的水从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的透水孔中流入到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中,最终汇集在竖直斜槽中,由于所有的支护单元均相互连通,水在支护单元中流动,避免了对其他区
域的土体的冲刷。
[001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斜槽、第二斜槽以及竖直斜槽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
°

[0015]进一步地,上述所有支护单元在边坡上一体浇筑成型。
[0016]本专利技术的支护单元采用一体浇筑成型,避免渗漏的出现,上一支护单元对应的区域的水不会渗漏到下一支护单元对应的区域中,从而避免了水的汇集,从而确保进入到支护单元的水不会再次进入到土体上。此外,一体浇筑成型还可以确保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即使其中一个支护单元破损,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防护效果。同时,其中一个支护单元破损后,水会从位置在下的支护单元被导走,也不会对土体造成太大的流失。
[0017]进一步地,上述支护单元通过锚杆与边坡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锚杆将支护单元与边坡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护单元的整体性,确保支护单元与边坡连接牢固,同时,还可以提高岩土体的整体性。
[0019]进一步地,上述边坡的两侧分别设有导水槽,每一层支护层边缘的支护单元被导水槽截断并与导水槽连通,导水槽的底端与排水沟连通。
[0020]由于支护单元整体呈Y型结构,在施作到边坡的边缘时,可能将
[0021]一种施工方法,用于施作上述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在边坡的底部横向依次施作支护单元,使相邻支护单元连通,形成最下一层支护层;
[0023]S2:在下一层支护层施作完成后,施作在上一层支护层,直到边坡布满支护单元,形成多层支护层;
[0024]S3:在最下一层支护层的底部施作排水沟,并使最下一层支护层与排水沟连通。
[0025]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和S2中,支护单元的施作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1:在边坡上开挖呈Y型的基坑;
[0027]S12:在基坑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呈Y型的基座,并使基座的顶部倾斜度与边坡的倾斜度一致;
[0028]S13:在基座的两侧分别施作侧边,形成第一斜槽、第二斜槽以及竖直斜槽,同时,在施作侧边时,在第一斜槽、第二斜槽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留置多个透水孔。
[0029]进一步地,上述在施作支护单元时,三个相互靠近的支护单元的连接处互相连通。
[0030]进一步地,上述在施作支护单元时,靠近边坡两侧的支护单元的施作边界至边坡相对应的一侧;多层支护层施作完成后,在边坡的两侧分别施作导水槽,并使导水槽与相邻的支护单元连通,并且使导水槽的底端与排水沟连通。
[003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1)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由多个呈Y型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组成,每一个支护单元的顶部不但可以单独支撑一块区域的土体,避免土体的流失,还能将此块区域的水流导流致支护单元的内部,而且从上到下流经其他支护单元后进入到排水沟中,避免水汇集后冲刷其他区域的土体,大大降低了土体的流失,从而能有效避免泥石流、滑坡的出现,提高边坡支护结构的支护寿命。
[0033](2)本专利技术的支护单元采用一体成型浇筑,避免渗漏的出现,上一支护单元对应的区域的水不会渗漏到下一支护单元对应的区域中,从而避免了水的汇集,从而确保进入到支护单元的水不会再次进入到土体上。此外,一体成型浇筑还可以确保支护结构的整体性,
即使其中一个支护单元破损,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防护效果。同时,其中一个支护单元破损后,水会从在下一个支护单元被导走,也不会对土体造成太大的流失。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相邻支护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36]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在边坡边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0

边坡;20

支护层;30

支护单元;31

第一斜槽;32

第二斜槽;33

竖直斜槽;40

排水沟;50

透水孔;60

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40]实施例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10)上的多层支护层(20),以及设置在边坡(10)底部的排水沟(40);所述支护层(20)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通的呈Y型的支护单元(30),相邻两层支护层(20)的支护单元(30)交错设置,并且相邻支护层(20)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20)与所述排水沟(4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30)包括第一斜槽(31)、第二斜槽(32)以及竖直斜槽(33),所述竖直斜槽(3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斜槽(31)和所述第二斜槽(3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斜槽(31)和第二斜槽(3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透水孔(50);所述第一斜槽(31)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第二斜槽(32)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斜槽(32)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第一斜槽(31)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2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沟(4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槽(31)、第二斜槽(32)以及竖直斜槽(33)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支护单元(30)在边坡上一体浇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30)通过锚杆与所述边坡(1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方泉董云田华岳建国陶瑜王植曹世鹏扈玥昕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