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90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上的多层支护层,以及设置在边坡底部的排水沟;支护层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通的呈Y型的支护单元,相邻两层支护层的支护单元交错设置,并且相邻支护层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与排水沟连通。施工方法用于施作所述边坡支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的每一个支护单元的顶部不但可以单独支撑一块区域的土体,还能将此块区域的水流导流致支护单元的内部,流经其他支护单元后进入到排水沟中,避免水汇集后冲刷其他区域的土体,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土体土体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经常要开挖大量的边坡,但是在雨水的冲刷下,边坡易产生土体流失,严重时会造成泥石流、滑坡等。目前,边坡支护多采用锚杆挡墙、喷锚支护、格构锚杆、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护结构。但是,现有的支护结构排水、导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土体流失,从而造成泥石流、滑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边坡支护排水、导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土体流失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上的多层支护层,以及设置在边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边坡(10)上的多层支护层(20),以及设置在边坡(10)底部的排水沟(40);所述支护层(20)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通的呈Y型的支护单元(30),相邻两层支护层(20)的支护单元(30)交错设置,并且相邻支护层(20)的支护单元相互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20)与所述排水沟(4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30)包括第一斜槽(31)、第二斜槽(32)以及竖直斜槽(33),所述竖直斜槽(3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斜槽(31)和所述第二斜槽(3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斜槽(31)和第二斜槽(3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透水孔(50);所述第一斜槽(31)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第二斜槽(32)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斜槽(32)的顶部分别与同一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第一斜槽(31)的顶部,以及在上一层支护层(20)中相邻的支护单元(3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连通;最下一层支护层(20)的竖直斜槽(33)的底部与所述排水沟(4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槽(31)、第二斜槽(32)以及竖直斜槽(33)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支护单元(30)在边坡上一体浇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30)通过锚杆与所述边坡(1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方泉董云田华岳建国陶瑜王植曹世鹏扈玥昕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