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基液流电池用负极结构的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领域,特别是锌基液流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不连续、不稳定,使得他们的直接利用困难,所以利用储能技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连续供应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锌基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强的优点,成为大规模储能市场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0003]与氧化还原电对在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中以液相存在的液-液型液流电池(例如钒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不同,锌基液流电池的锌负极具有液固相转换过程,即负极存在金属锌的沉积/溶解过程。在高面积容量下负极沉积空间不足时,就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如沉积过电势增大,不可逆的析氢副反应以及由枝晶刺穿隔膜引起的短路。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反映在电池性能上,即电池容量低,电压效率、库仑效率低以及循环寿命短。同时,电池高沉积面容量会不可避免的带来锌枝晶生长加剧的问题。但对于锌基液流电池,其存储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基液流电池用负极结构,包括碳毡电极本体,于碳毡电极本体的一侧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2个以上的相互间隔的、平行的多孔绝缘材料的条状突起。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碳毡表面上多孔绝缘材料突起的高度(突起远离碳毡表面的平面至碳毡表面的距离)为0.5-2mm,优选1-1.2mm;相邻的条状突起之间的间距为0.5-1.5cm,优选0.8-1cm。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条状突起的条带的(图1中的上下二端)二端与其相邻的碳毡上下边缘的距离为0.3-1cm,优选0.5-0.8cm;最左侧的条状突起与碳毡左侧边缘的距离为0.3-1cm,优选为0.5-0.8cm;最右侧的条状突起与碳毡右侧边缘的距离为0.3-1cm,优选为0.5-0.8cm。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条状突起的宽度为1-8mm,优选为2-5mm。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碳毡为矩形平板状,条状突起靠近碳毡表面的一侧嵌入至碳毡内部,其嵌入的深度为碳毡厚度的10-90%,优选为50-80%。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极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锋,王胜男,尹彦斌,张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