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协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53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协商方法及装置,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流时,通过判断哪些数据流触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哪些数据流不触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保证有效数据流的隧道协商和转发,同时过滤无效数据流的隧道协商过程,减少网络资源消耗的同时,能够降低数据流丢包率,实现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协商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协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技术是一种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数据包。隧道技术通过使用一种网络协议,对其他网络协议的数据帧或数据包在外层封装隧道包头,并通过隧道发送封装后的数据。
[0003]通常情况下,本端网络设备获取到待发送数据流后,需要先和对端网络设备进行协商,以建立互联网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隧道。建立IPSec隧道后,本端网络设备通过IPSec隧道将数据流发送给对端网络设备。
[0004]上述发送数据流的过程中,若数据流的地址信息与本端网络设备的ACL匹配,但是与对端网络设备的ACL不匹配,会使得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持续为建立IPSec隧道进行协商,导致网络设备的缓存资源和处理资源被占用。此时,若本端网络设备接收到下一个数据流,由于前一个数据流占用了用于建立IPSec隧道的缓存资源,导致本端网络设备和对端网络设备无法针对下一个数据流建立IPSec隧道,进而导致下一个数据流丢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协商方法及装置,以降低数据流丢包率,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协商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即隧道入口设备,也能够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一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流时,先根据第一网络设备的ACL判断是否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一数据流,若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一数据流,则继续判断第一网络设备是否已建立用于转发第一数据流的隧道。若第一网络设备还未建立用于转发第一数据流的隧道,则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虚拟转发表和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确定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虚拟转发表来指示允许触发隧道协商过程的地址范围,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发送数据流与虚拟转发表的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而不是对每个能够通过隧道转发的数据流都持续协商以建立隧道。即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虚拟转发表判断哪些数据流触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哪些数据流不触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保证有效数据流的隧道协商和转发,同时过滤无效数据流的隧道协商过程,减少网络资源消耗的同时,能够降低数据流丢包率,实现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目的。
[0007]一种可行的设计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时,若匹配结果指示虚拟转发表中存在第二表项,则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隧道协商过程,第二表项与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若匹配结果指示虚拟转发表中不存在第二表项时,第一网络设备禁止触发隧道协商过程。采用该种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只有在第一数据流的地址
信息和虚拟转发表匹配,即虚拟转发表中存在与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二表项时,才触发隧道协商过程,不会发生无法建立隧道但是持续协商的现象,降低数据流丢包的概率,提升通信质量。
[0008]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当匹配结果指示虚拟转发表中存在第二表项时,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隧道协商过程之后,还和第二网络设备协商,并在隧道协商过程完成后,建立用以传输第一数据流的隧道。之后,第一网络设备从虚拟转发表中删除第二表项,并在隧道转发表中添加建立的用以传输第一数据流的隧道对应的表项。采用该种方案,第一网络设备通过从虚拟转发表中删除第二表项,并在隧道转发表中增加用于传输第一数据流的隧道对应的表项,保证虚拟转发表和隧道转发表这两个表中表项具有互异性。
[0009]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当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的ACL确定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二数据流、第二网络设备的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与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三表项,且第一网络设备本地未建立虚拟转发表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协商虚拟转发表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生成虚拟转发表,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后续发送其他数据流时,根据虚拟转发表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避免第一网络设备持续发起协商,能够降低数据流丢包率,实现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目的。
[0010]一种可行的设计中,若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与第一数据流匹配的第一表项,则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虚拟转发表和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确定匹配结果之前,当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第一表项时,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协商报文,协商报文用于协商建立转发第一数据流的隧道,协商报文携带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回应报文,该回应报文携带指示隧道协商失败、以及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生成虚拟转发表。采用该种方案,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建立虚拟转发表的目的。
[0011]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协商报文为第一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认证IKE_auth报文,第一IKE_auth报文包含Tsi载荷和Tsr载荷,Tsi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和第二数据流的源地址,Tsr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和第二数据流的目的地址。采用该种方案,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IKE_auth报文发起协商,无需新增报文,过程简单。
[0012]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回应报文为第二IKE_auth报文,第二IKE_auth报文包含Tsix载荷和Tsrx载荷,Tsix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Tsrx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采用该种方案,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IKE_auth报文发起协商,无需新增报文,减少网络通信复杂度,过程简单。
[0013]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当第一网络设备的ACL变化时,更新虚拟转发表;和/或,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后,更新虚拟转发表,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ACL发生变化。采用该种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ACL的变化,及时更新虚拟转发表。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协商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即隧道入口设备,也能够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一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对
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商报文后,根据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以及第二网络设备上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确定是否允许建立用于转发第二数据流的隧道。其中,协商报文携带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若不允许建立用于转发第二数据流的隧道,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确定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确定是否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一数据流;若允许通过隧道转发所述第一数据流,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隧道转发表中是否存在第一表项,所述第一表项是与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的表项,所述隧道转发表中的表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建立的隧道;若所述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表项,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虚拟转发表和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确定匹配结果,所述虚拟转发表中的表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允许触发隧道协商过程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包括: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所述虚拟转发表中存在第二表项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隧道协商过程,所述第二表项与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所述虚拟转发表中不存在所述第二表项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禁止触发所述隧道协商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所述虚拟转发表中存在第二表项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触发隧道协商过程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隧道协商过程完成后,建立用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流的隧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虚拟转发表中删除所述第二表项,并在所述隧道转发表中添加建立的用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流的隧道对应的表项。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表项,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虚拟转发表和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地址信息,确定匹配结果之前,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确定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二数据流、且所述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第三表项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协商报文,所述协商报文用于协商建立用以转发所述第二数据流的隧道,所述协商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三表项是与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的表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回应报文,所述回应报文指示隧道协商失败、以及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生成所述第二表项,并将所述第二表项保存在所述虚拟转发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商报文为第一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认证IKE_auth报文,所述第一IKE_auth报文包含Tsi载荷和Tsr载荷,所述Tsi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源地址,所述Tsr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目的地址。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应报文为第二IKE_auth报文,所述第二IKE_auth报文包含Tsix载荷和Tsrx载荷,所述Tsix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所述Tsrx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变化时,更新所述虚拟转发表;和/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后,更新所述虚拟转发表,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ACL发生变化。8.一种隧道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商报文,所述协商报文用于协商建立用以转发第二数据流的隧道,所述协商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确定是否允许建立用于转发所述第二数据流的隧道;若不允许建立用于转发所述第二数据流的隧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确定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回应报文,所述回应报文携带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确定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从所述协商报文中提取出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的ACL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的源地址范围,所述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的ACL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的目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ACL的源地址范围,确定第一交集,并根据所述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ACL的目的地址范围,确定第二交集,所述第二ACL的源地址范围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的源地址范围,所述第二ACL的目的地址范围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的目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一交集用于指示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所述第二交集用于指示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指示的源地址范围和目的地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确定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生成表项,并将所述生成的表项保存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虚拟转发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生成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虚拟转发表之后,还包
括: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ACL变化时,更新所述虚拟转发表;和/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后,更新所述虚拟转发表,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ACL发生变化。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协商后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协商后的目的地址范围,生成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虚拟转发表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ACL确定是否允许通过隧道转发第三数据流;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允许通过隧道转发所述第三数据流,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隧道转发表中是否存在第四表项,所述第四表项与所述第三数据流的地址信息匹配,所述隧道转发表中的不同表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已建立的隧道;若所述隧道转发表中不存在所述第四表项,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虚拟转发表和所述第三数据流的地址信息,确定匹配结果,所述虚拟转发表中的表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允许触发隧道协商过程的地址范围;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触发隧道协商过程。13.根据权利要求8

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商报文为第一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认证IKE_auth报文,所述第一IKE_auth报文包含Tsi载荷和Tsr载荷,所述Tsi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第一ACL的源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源地址,所述Tsr载荷中的流量选择器字段携带所述第一ACL的目的地址范围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目的地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