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收集罩及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39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收集罩及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气体收集罩包括:集气罩,具有进气口和与进气口衔接的集气腔;以及阻气板,设于集气腔内,且向所述集气腔内凹形成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气体阻隔腔,所述阻气板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气体阻隔腔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过孔,所述阻气板的外周壁与所述集气腔的内壁具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阻气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集气罩进气口的中部和四周形成较强的集气区,采用较小功率的引风机即能够使集气区具有较大的负压,从而实现高效的废气收集;另一方面阻气板的设置减小了进气口的进气面积,使气体收集罩吸入的空气量减少,后序处理设备负荷小,节约能耗。节约能耗。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收集罩及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收集罩及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体无组织排放是指非密闭式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间歇式的排放,在工业生产的某些工艺环节,产生的气体会以无组织排放的方式逸散到车间和厂区,可能造成车间和厂区环境污染,严重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对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收集并处理。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生产工序密闭的方式控制无组织废气的排放,但有些特殊的工艺不能采用密闭措施,只能采用集气罩的方式进行废气收集。
[0003]对于无组织排放的气体,当采用集气罩进行收集时,由于集气罩具有较大的开口,吸入的空气较多,导致为了收集少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需要混入大量的空气,给后序的处理设施增加了处理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收集罩及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气罩在使用时需要吸入较多的空气,导致为了收集少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需要混入大量的空气,给后序的处理设施增加了处理的负荷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收集罩,包括:集气罩,具有进气口和与所述进气口衔接的集气腔;以及阻气板,设于所述集气腔内,且向所述集气腔内凹形成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气体阻隔腔,所述阻气板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气体阻隔腔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过孔,所述阻气板的外周壁与所述集气腔的内壁具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通道。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气罩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收集罩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管道的流量调节阀。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气罩包括:第一连接部,具有恒定横截面面积的第一集气通道,所述第一集气通道一端形成所述进气口;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衔接,且具有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集气通道,所述第二集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集气通道共同形成所述集气腔。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气板形成所述气体阻隔腔的凹面为扇形面,所述阻气板包括设于所述集气腔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凹面朝向所述进气口,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所述气流过孔。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气板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两个端面的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均向所述弧形板的凹面一侧延伸,且与所述弧形板的凹面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气体阻隔腔,两个所述端板和所述弧形板均与邻近的所述集气腔的内壁
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气板形成所述气体阻隔腔的凹面为球形面、锥形面和棱台形面的一种。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气板与所述集气罩通过若干个连接柱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均与所述集气罩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阻气板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气罩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阻气板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柱均包括:第一螺纹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螺纹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气体收集罩还包括多个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部穿出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部分或所述第二螺纹部穿出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部分螺纹配合。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连接柱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面积,所述限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气腔的内壁和所述阻气板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面抵接。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气体收集罩通过在集气罩内设置阻气板,阻气板具有凹面以形成气体阻隔腔,在使用时,邻近集气罩中部的气体进入气体阻隔腔,然后通过气流过孔进入集气腔;阻气板的外壁与集气腔内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邻近集气罩边缘的气体能够通过气流通道进入集气腔,气体阻隔腔和气流通道共同作用,使得处于集气罩罩设范围内的气体被收集至集气腔内。
[0016]本技术中阻气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集气罩进气口的中部和四周形成较强的集气区,采用较小功率的引风机即能够使集气区具有较大的负压,从而实现高效的废气收集;另一方面阻气板的设置减小了进气口的进气面积,使气体收集罩吸入的空气量减少,后序处理设备负荷小,节约能耗。
[0017]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现方式所述的气体收集罩,所述集气罩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气体管道;以及引风机,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
[0018]本技术所提供的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具有与气体收集罩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气体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阻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气体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气体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阻气板与集气罩的安装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气体无组织排放收集装置2、气体收集罩
[0027]10、集气罩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
[0028]13、集气腔
ꢀꢀꢀꢀꢀꢀꢀꢀꢀꢀ
14、气流通道
ꢀꢀꢀꢀꢀꢀꢀꢀꢀꢀꢀꢀ
20、阻气板
[0029]21、弧形板
ꢀꢀꢀꢀꢀꢀꢀꢀꢀꢀ
211、气流过孔
ꢀꢀꢀꢀꢀꢀꢀꢀꢀꢀꢀ
22、端板
[0030]23、气体阻隔腔
ꢀꢀꢀꢀꢀꢀ
30、流量调节阀
ꢀꢀꢀꢀꢀꢀꢀꢀꢀꢀ
40、连接柱
[0031]41、第一螺纹部
ꢀꢀꢀꢀꢀꢀ
42、第二螺纹部
ꢀꢀꢀꢀꢀꢀꢀꢀꢀꢀ
43、限位部
[0032]50、引风机
ꢀꢀꢀꢀꢀꢀꢀꢀꢀꢀ
60、锁紧螺母
ꢀꢀꢀꢀꢀꢀꢀꢀꢀꢀꢀꢀ
70、气体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固设”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收集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罩,具有进气口和与所述进气口衔接的集气腔;以及阻气板,设于所述集气腔内,且向所述集气腔内凹形成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气体阻隔腔,所述阻气板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气体阻隔腔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过孔,所述阻气板的外周壁与所述集气腔的内壁具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集气腔的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气体管道,所述气体收集罩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管道的流量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包括:第一连接部,具有恒定横截面面积的第一集气通道,所述第一集气通道一端形成所述进气口;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衔接,且具有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集气通道,所述第二集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集气通道共同形成所述集气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板形成所述气体阻隔腔的凹面为扇形面,所述阻气板包括设于所述集气腔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凹面朝向所述进气口,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所述气流过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板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两个端面的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均向所述弧形板的凹面一侧延伸,且与所述弧形板的凹面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气体阻隔腔,两个所述端板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忠李少杰李朋博殷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先河正源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