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12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包括框架、闸门和螺杆,所述框架的内壁滑动相连有闸门,所述闸门的内壁螺纹相连有螺杆,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接于框架的顶部,所述壳体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固接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壁缠绕安装有绳体,所述绳体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一槽轮。该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通过收集机构中的框体和滤网,可在螺杆转动,带动闸门向上移动,对水进行排放时,水会通过滤网进行排放,进而将水携带的垃圾停留在框体的内部进行收集,可有效的避免水携带大量的垃圾排出,进而分散至下流分支河道中,造成污染扩散。造成污染扩散。造成污染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洪防涝综合治理
,具体为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洪危害人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它是水利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洪水自然规律,河道、洪泛区状况及其演变,防洪工作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建设、管理、防汛和科学研究。
[0003]虽然现有的闸门可以用于水库的水排放和存储,进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洪防涝,但存在现有的闸门对水进行排放时,水会携带大量的垃圾排出,进而分散至下流分支河道中,造成污染扩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存在现有的闸门对水进行排放时,水会携带大量的垃圾排出,进而分散至下流分支河道中,造成污染扩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包括框架、闸门和螺杆,所述框架的内壁滑动相连有闸门,所述闸门的内壁螺纹相连有螺杆,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接于框架的顶部,所述壳体通过轴承与螺杆转动相连,所述壳体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固接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壁缠绕安装有绳体,所述绳体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通过连接轴与壳体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绳体的外壁间隙配合有通口,所述绳体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二槽轮通过连接轴与壳体的外壁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绳体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框体,所述框体通过连接轴与框架转动相连,所述框体的外壁一端固接有滤网。
[0006]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外壁一端前后均固接有支座,两个所述支座的外壁一端均与框架的外壁另一端相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顶部固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轴承与圆杆转动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壳体的内壁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一端和螺杆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伞型齿轮和第二伞型齿轮,所述第一伞型齿轮和第二伞型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套筒的外壁另一端和圆杆的底部分别固接有第三伞型齿轮和第四伞型齿轮,所述第三伞型齿轮和第四伞型齿轮可啮合相连,所述套筒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环体,所述环体的底部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于壳体的内壁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前端面加工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滑动相连有块体,所述块体的后端面与横杆的前端面固接在一起。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通过收集机构中的框体和滤网,可在螺杆转动,带动闸门向上移动,对水进行排放时,水会通过滤网进行排放,进而将水携带的垃圾停留在框体的内部进行收集,可有效的避免水携带大量的垃圾排出,进而分散至下流分支河道中,造成污染扩散。
[0011]通过收集机构中的圆杆,在电机连通外接电源后,电机带动横杆转动,并通过第三伞型齿轮和第四伞型齿轮的驱动,带动圆杆进行同步转动,圆杆转动时,可带动圆杆和辊体转动,辊体转动时,可对绳体进行收卷,绳体带动框体和滤网向上转动,可对上升转动后的框体内部收集的垃圾,进行收集,可降低环境污染度。
[0012]通过驱动机构中的液压缸连接外接驱动装置,液压缸可带动环体和套筒等进行左右移动,进而使得套筒可带动第一伞型齿轮与第二伞型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闸门进行升降驱动,或套筒带动第三伞型齿轮与第四伞型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可带动圆杆和辊体转动,对绳体进行收放工作,对框体进行控制,将电机的利用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箱体和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壳体、绳体和第二槽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中横杆、环体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框架,2、闸门,3、螺杆,4、支座,5、支撑座,6、通槽,7、块体,8、收集机构,801、壳体,802、圆杆,803、辊体,804、绳体,805、第一槽轮,806、通口,807、第二槽轮,808、框体,809、滤网,9、驱动机构,901、电机,902、横杆,903、套筒,904、第一伞型齿轮,905、第二伞型齿轮,906、第三伞型齿轮,907、第四伞型齿轮,908、环体,909、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包括框架1、闸门2和螺杆3,框架1的内壁滑动相连有闸门2,闸门2的内壁螺纹相连有螺杆3,螺杆3可带动闸门2进行升降运动,框架1的顶部设有收集机构8,收集机构8包括壳体801,壳体801固接于框架1的顶部,壳体801通过轴承与螺杆3转动相连,壳体801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杆802,圆杆802的外壁固接有辊体803,圆杆802可带动辊体803转动,辊体803的外壁缠绕安装有绳体804,辊体803可对绳体804进行收放,绳体804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一槽轮805,第一槽轮805通过连接轴与壳体801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绳体804的外壁间隙配合有通口806,绳体804可在通口806的内壁进行左右移动,绳体804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二槽轮807,第二槽轮807通过连接轴与壳体801的外壁一端转动相连,绳体804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
框体808,绳体804可带动框体808转动,框体808通过连接轴与框架1转动相连,框体808的外壁一端固接有滤网809,滤网809的材质、孔径和目数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选择,框架1的外壁一端前后均固接有支座4,两个支座4的外壁一端均与框架1的外壁另一端相贴合,壳体801的内壁顶部固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通过轴承与圆杆802转动相连。
[0020]壳体801的内壁设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电机901,电机901安装于壳体801的内壁一端,电机901的型号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选择,电机901的输出端固接有横杆902,电机901可带动横杆902转动,横杆902通过轴承与壳体801转动相连,横杆902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套筒903,套筒903可在横杆902的外壁进行左右移动,套筒903的外壁一端和螺杆3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伞型齿轮904和第二伞型齿轮905,第一伞型齿轮904和第二伞型齿轮905相互啮合,套筒903的外壁另一端和圆杆802的底部分别固接有第三伞型齿轮906和第四伞型齿轮907,第三伞型齿轮906和第四伞型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包括框架(1)、闸门(2)和螺杆(3),所述框架(1)的内壁滑动相连有闸门(2),所述闸门(2)的内壁螺纹相连有螺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收集机构(8),所述收集机构(8)包括壳体(801),所述壳体(801)固接于框架(1)的顶部,所述壳体(801)通过轴承与螺杆(3)转动相连,所述壳体(801)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杆(802),所述圆杆(802)的外壁固接有辊体(803),所述辊体(803)的外壁缠绕安装有绳体(804),所述绳体(804)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一槽轮(805),所述第一槽轮(805)通过连接轴与壳体(801)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绳体(804)的外壁间隙配合有通口(806),所述绳体(804)的外壁活动相连有第二槽轮(807),所述第二槽轮(807)通过连接轴与壳体(801)的外壁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绳体(804)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框体(808),所述框体(808)通过连接轴与框架(1)转动相连,所述框体(808)的外壁一端固接有滤网(8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外壁一端前后均固接有支座(4),两个所述支座(4)的外壁一端均与框架(1)的外壁另一端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防涝综合治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岳明彦杨明亮张永康贾明亮梁立厂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