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07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竖直支设在核心筒洞口处,包括连接支座,连接支座通过连墙螺栓锚固在洞口下方的核心筒外立面上,其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螺栓相连的加高支座和支撑钢柱,支撑钢柱顶端抵靠在洞口顶部边缘位置,并通过连墙螺栓锚固在洞口上方的核心筒外立面上,其上部外立面处固定设置有与爬模架体相连的附墙基座,且其下部外立面处垂直设置有支腿横梁,支腿横梁两端水平延伸至洞口两侧核心筒外立面处,且支腿横梁在爬模架体顶墙轮的作用下抵紧支撑钢柱和洞口两侧核心筒外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牢靠,代替了传统的梁下浇筑混凝土柱的施工方式,节省了核心筒洞口处爬模施工的施工成本及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及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及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液压爬模技术逐渐被运用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施工中。在施工过程中,液压爬模架体的附墙装置通常直接锚固在建筑结构外立面上。但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与爬模架体结合面处常常分布着结构洞口,而且爬模架体的附墙装置与其中某些结构洞口无法进行避让设计。
[0003]由于结构洞口的存在,附墙装置所在位置梁截面不足,承载力受限,导致结构存在安全问题,爬模附墙机位无法安装。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梁底增加混凝土柱作为爬模附墙装置的支撑点,但是该方法涉及铝模、人工及后期拆改等费用,导致其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竖直支设在核心筒结构洞口处,包括卡固在结构洞口底部梁顶边缘位置的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通过连墙螺栓锚固在结构洞口下方的核心筒外立面上,其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加高支座和支撑钢柱,且加高支座和支撑钢柱通过连接螺栓固定相连,所述支撑钢柱顶端抵靠在结构洞口顶部梁底边缘位置,并通过连墙螺栓锚固在结构洞口上方的核心筒外立面上,其上部外立面处固定设置有与爬模架体相连的附墙基座,且其下部外立面处垂直设置有支腿横梁,所述支腿横梁两端水平延伸至结构洞口两侧核心筒外立面处,且支腿横梁在爬模架体顶墙轮的作用下抵紧支撑钢柱和结构洞口两侧核心筒外立面。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支座包括上平板,所述上平板顶面后部垂直焊接有上立板,其板面前端垂直焊接有向下延伸的下立板,且其板面两侧对应螺纹安装有两根竖向设置的调高螺栓以便调节加高支座的设置高度,所述上立板板面两侧对应螺纹安装有两根水平设置的顶撑螺栓,顶撑螺栓抵靠在加高支座的后侧,且顶撑螺栓外侧的上立板板面处固定安装有一开口向后的U型箍紧螺栓,U型箍紧螺栓和顶撑螺栓配合将加高支座固定在调高螺栓顶端,所述下立板后侧板面垂直焊接有与上平板平行的下平板,且下立板和下平板形成一卡固在结构洞口底部梁顶边缘上的直角槽,所述上立板后侧面与上平板顶面之间以及上平板底面、下立板后侧面和下平板顶面之间分别垂直焊接有上筋板和下筋板,且上筋板和下筋板竖向对应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钢柱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槽钢,两根立柱槽钢开口相背且二者腹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槽钢焊接固定,二者顶底两端分别通过封口板封堵,且
二者顶部外立面处焊接固定有转接面板,所述转接面板两侧一体设置有吊装耳板,其顶端延伸至立柱槽钢上方并与立柱槽钢顶部封口板形成一卡固在结构洞口顶部梁底边缘上的直角槽,且其顶端通过连墙螺栓锚固在结构洞口上方的核心筒外立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加高支座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边柱槽钢,两根边柱槽钢开口相背,且二者顶底两端分别通过上顶板和下底板封口。
[0010]优选地,所述附墙基座包括焊接固定在支撑钢柱外立面上的底板,所述底板前侧设置有与其板面平行的面板,所述面板的横向长度小于底板的横向长度,且其纵向高度大于底板的纵向高度,所述底板和面板中部通过间隔设置的立板焊接固定,且二者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上斜板和下斜板封口加固。
[0011]优选地,所述支腿横梁包括抵靠在支撑钢柱前端的型钢横梁,所述型钢横梁两侧顶部对应焊接固定有吊耳,且吊耳通过钢丝绳挂接在爬模架体上层平台处,钢丝绳起到了安全绳的作用,防止了支腿横梁的意外坠落。
[0012]优选地,所述加高支座顶部外侧焊接固定有承托支腿横梁的支撑托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结构牢靠,代替了传统的梁下浇筑混凝土柱的施工方式,在保证爬模稳定施工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省了核心筒结构洞口处爬模施工的施工成本及施工周期;
[0015]2、本技术结构简单,模块化程度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安装操作的难度,而且其支撑高度可调,适用范围广,支腿横梁的增设既防止了支撑钢柱的外倾失稳,又为爬模架体的顶墙轮提供了稳定的着力点,保证了爬模架体的垂直安设。
附图说明
[0016]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钢柱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7为本技术的支撑钢柱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8为本技术的加高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的附墙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10为本技术的附墙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11为本技术的支腿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周转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

附墙基座、11

底板、12

面板、13

立板、14

上斜板、15

下斜板、2

支撑钢柱、21

立柱槽钢、22

连接槽钢、23

封口板、24

转接面板、25

吊装耳板、3

加高支座、31

边柱槽钢、32

上顶板、33

下底板、4

连接支座、41

上平板、42

上立板、43

下立板、44

下平板、45

上筋板、46

下筋板、47

调高螺栓、48

顶撑螺栓、49

U型箍紧螺栓、5

支腿横梁、
51

型钢横梁、52

吊耳、6

连接螺栓、7

连墙螺栓、8

支撑托座、9

核心筒、10

爬模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竖直支设在核心筒(9)结构洞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固在结构洞口底部梁顶边缘位置的连接支座(4),所述连接支座(4)通过连墙螺栓(7)锚固在结构洞口下方的核心筒(9)外立面上,其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加高支座(3)和支撑钢柱(2),且加高支座(3)和支撑钢柱(2)通过连接螺栓(6)固定相连,所述支撑钢柱(2)顶端抵靠在结构洞口顶部梁底边缘位置,并通过连墙螺栓(7)锚固在结构洞口上方的核心筒(9)外立面上,其上部外立面处固定设置有与爬模架体(10)相连的附墙基座(1),且其下部外立面处垂直设置有支腿横梁(5),所述支腿横梁(5)两端水平延伸至结构洞口两侧核心筒(9)外立面处,且支腿横梁(5)在爬模架体(10)顶墙轮的作用下抵紧支撑钢柱(2)和结构洞口两侧核心筒(9)外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架体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4)包括上平板(41),所述上平板(41)顶面后部垂直焊接有上立板(42),其板面前端垂直焊接有向下延伸的下立板(43),且其板面两侧对应螺纹安装有两根竖向设置的调高螺栓(47),所述上立板(42)板面两侧对应螺纹安装有两根水平设置的顶撑螺栓(48),且顶撑螺栓(48)外侧的上立板(42)板面处固定安装有一开口向后的U型箍紧螺栓(49),所述下立板(43)后侧板面垂直焊接有与上平板(41)平行的下平板(44),且下立板(43)和下平板(44)形成一卡固在结构洞口底部梁顶边缘上的直角槽,所述上立板(42)后侧面与上平板(41)顶面之间以及上平板(41)底面、下立板(43)后侧面和下平板(44)顶面之间分别垂直焊接有上筋板(45)和下筋板(46),且上筋板(45)和下筋板(46)竖向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名尉王梓年徐小洋程文良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