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0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池组、复位弹簧及按钮,电池组和复位弹簧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后的空腔内,且复位弹簧设在下壳体与按钮之间,按钮具有外露出上壳体的按压部、与按压部连接并贯穿上壳体以卡持用电工具的卡扣部以及与按压部连接并收容在上壳体内支撑部,卡扣部呈L型,卡扣部的竖连接板通过上壳体的上端面上的贯穿孔从上壳体向上穿出,且卡扣部的竖连接板与贯穿孔在宽度方向上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因脱落而导致的重复劳动,提高产线工人的生产效率和装配合格率;实现快速安装及电池包总体的设计结构紧凑;方便在流水线上进行安装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及实现电池包的规模化生产。包的规模化生产。包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池包产品中,按钮和电池包上壳采用间隙配合安装,这种设计方式导致在安装时,工作人员需要同时压紧电池包上壳、按钮、弹簧与电池保护壳等零部件。由于弹簧不能完全固定于电池保护壳上,所以需要一手卡住按钮,另一手稳定住弹簧,再将盒盖合上,最后通过螺钉的方式锁紧固定按钮。这种现有的设计装配方式就很容易导致按钮在装配过程中脱落,很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安装。其次,电池包按钮上需要使用弹簧来连接电池保护壳,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按钮与外壳的间隙较大,从而比较容易造成按钮或者复位弹簧的位移乃至形变,进而导致电池包按钮卡死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利用按钮与上壳的过盈配合安装,以此实现按钮与上壳装配后不脱落。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池组、复位弹簧及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内的按钮,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后的空腔内,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按钮之间,所述按钮具有外露出所述上壳体的按压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并贯穿所述上壳体以卡持用电工具的卡扣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连接并收容在所述上壳体内用于连接并支撑所述按钮的支撑部,所述卡扣部呈L型,所述卡扣部的竖连接板通过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面上的贯穿孔从所述上壳体向上穿出,且所述卡扣部的竖连接板与所述贯穿孔在左右宽度方向上过盈配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端面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
[000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柱均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右侧,且均与所述贯穿孔的右侧边缘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卡扣部的竖连接板右表面配合用于阻挡所述按钮向右翻翘从所述贯穿孔中脱落。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下端,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按压部一体成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右侧,且所述卡扣部的横连接板通过连接臂与所述按压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的竖连接板的上端面与其右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斜导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的横连接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及定位复位弹簧的安装凹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的材质为塑胶。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在电池包按钮与上壳装配设计上,采用将按钮卡扣部与上壳体的贯穿孔过盈配合,装配时利用塑件变形强行突破最大过盈点,实现装配;以此达到按钮与上壳体装配后不会脱落的目的,从而减少因脱落而导致的重复劳动,进而提高了产线工人的生产效率和装配合格率;
[0015]2、本技术可以通过设计装配的过盈余量大小来限制按钮与上壳体的松紧程度,既方便生产时的快速安装又有利于电池包总体的设计结构紧凑;
[0016]3、本技术通过在电池包上壳体上设置定位柱,不仅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起到定位防脱作用,而且可以方便在流水线上进行安装作业;
[0017]4、本技术在流水线装配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过程中,电池包内部预装好的复位弹簧可以准确顶住电池包按钮的底部,使得电池包按钮与上壳体配合到位,而不需要再顾及电池包按钮,从而降低装配的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实现电池包的规模化生产。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电池包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上壳体与按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A

A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卡扣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说明:1、上壳体;2、按钮;3、下壳体;101、贯穿孔;102、定位柱;201、按压部;202、卡扣部;203、支撑部;204、连接臂;2021、斜导面;2022、安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顶部、底部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参见图1

5所示,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3、电池组(附图中未画出)、复位弹簧(附图中未画出)及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内的按钮2,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3扣合后的空腔内,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与所述按钮2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按钮2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3接触,所述按钮2具有外露出所述上壳体1的按压部201、与所述按压部201连接并贯穿所述上壳体1以卡持用电工具的卡扣部202以及与所述按压部201连接
并收容在所述上壳体1内用于连接并支撑所述按钮2的支撑部203,所述卡扣部202呈L型,所述卡扣部202的竖连接板通过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面上的贯穿孔101从所述上壳体1向上穿出,且所述卡扣部202的竖连接板与所述贯穿孔101在左右宽度方向上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2mm,优选0.2mm。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1上端面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02,所述定位柱102与所述上壳体1一体成型,可以在所述按钮安装过程中起到防止脱落。
[003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柱102均位于所述贯穿孔101的右侧,且均与所述贯穿孔101的右侧边缘间隔设置,间隔优选为0.2mm,所述定位柱102与所述卡扣部202的竖连接板右表面配合用于阻挡所述按钮2向右翻翘从所述贯穿孔101中脱落。
[003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03设置在所述按压部201的下端,所述支撑部203与所述按压部201一体成型。
[0032]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202设置在所述按压部201的右侧,且所述卡扣部202的横连接板通过连接臂204与所述按压部201连接。
[0033]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3)、电池组、复位弹簧及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内的按钮(2),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复位弹簧均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3)扣合后的空腔内,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与所述按钮(2)之间,所述按钮(2)具有外露出所述上壳体(1)的按压部(201)、与所述按压部(201)连接并贯穿所述上壳体(1)以卡持用电工具的卡扣部(202)以及与所述按压部(201)连接并收容在所述上壳体(1)内用于连接并支撑所述按钮(2)的支撑部(203),所述卡扣部(202)呈L型,所述卡扣部(202)的竖连接板通过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面上的贯穿孔(101)从所述上壳体(1)向上穿出,且所述卡扣部(202)的竖连接板与所述贯穿孔(101)在左右宽度方向上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端面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02),所述定位柱(102)与所述上壳体(1)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与上壳体不脱落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亮明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