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45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属于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其包括智能手机本体,所述智能手机本体外表面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边框,所述智能手机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边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智能手机本体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该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通过设置微型循环泵、半导体制冷器、第一导热板、卡槽、散热管、第二导热板和散热板,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能够在使用时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处理,保障电池始终处于适宜工作温度,避免电池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过热现象,避免电池受损,保障本装置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有效保障本装置使用舒适度,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手机
,具体为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同时由于5G的兴起,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同时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大幅上升。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电池负荷加大,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阻增大,从而消耗自身电能产生的热量。传统的智能手机的散热方式通常直接采用导热性高的盖板与电池紧密接触,从而在电池使用时将热量四处发散传导,最终通过外界空气带走多余热量,由于手机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持盖板位置,导致盖板与空气的解除面积极大的缩小,从而导致散热效果极差,长时间使用后仍会出现过热现象,不仅容易导致内部电路的损坏,降低手机使用寿命,同时极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解决了传统的智能手机的散热方式通常直接采用导热性高的盖板与电池紧密接触,从而在电池使用时将热量四处发散传导,最终通过外界空气带走多余热量,由于手机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持盖板位置,导致盖板与空气的解除面积极大的缩小,从而导致散热效果极差,长时间使用后仍会出现过热现象,不仅容易导致内部电路的损坏,降低手机使用寿命,同时极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包括智能手机本体,所述智能手机本体外表面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边框,所述智能手机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边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智能手机本体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位于第二主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主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摄像组件,所述智能手机本体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识别器,所述第一主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图像传感器,所述智能手机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识别开关,所述第二主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指纹识别器,所述第二主板的正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卡接有电池,所述第一主板的正面粘接有两个封条,两个封条分别位于电池正面的上方和正面的下方。
[0007]所述智能手机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第二主板的下方,所述智能手机本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微型循环泵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位于微型循环泵的右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左端通过管道与微型循环泵的右端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主板的正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的背面与电池的正面搭接,所述盖板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内卡接有一个散热管,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散热管的卡接在通孔内,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边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穿绳孔,所述防滑层设置为磨砂材质,所述盖板的正面粘接有标签。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板的背面设置有喷漆层,所述识别开关的左侧面设置为弧形,所述封条采用绝缘材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微型循环泵的左侧面,所述散热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半导体制冷器的右端。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管设置为S形排布,所述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散热板均采用铜合金材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管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盖板和边框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通过设置微型循环泵、半导体制冷器、第一导热板、卡槽、散热管、第二导热板和散热板,第一导热板和散热管的设置,使智能手机本体在使用时,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第一导热板内,同时能够通过散热管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实时换热带离第一导热板,而微型循环泵和半导体制冷器的设置,使散热管中经过换热处理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微型循环泵进入半导体制冷器中,从而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对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从而保障散热管内冷却液在进行再次循环换热时的低温条件,避免冷却液温度持续升高降低散热效果,而第二导热板和散热板的设置,使第一导热板吸收的部分热量能够传导至第二导热板和散热板中,并最终通过盖板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散去,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能够在使用时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处理,保障电池始终处于适宜工作温度,避免电池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过热现象,避免电池受损,保障本装置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有效保障本装置使用舒适度,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16]2、该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通过设置识别器、图像传感器、识别开关和指纹识别器,识别开关和指纹识别器的设置,按压识别开关后,识别开关能够通过指纹识别器感应并识别操作者按压识别开关的手指指纹,判定为许可使用者即可打开智能手机本体,而识别器和图像传感器的设置,将识别器对准使用者面部后,经图像传感器检测识别使用者人脸,判定为许可使用者即可打开智能手机本体,这些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持有者以外的人员轻易打开智能手机本体进行使用,从而充分保障智能手机本体持有者的隐私安全。
[0017]3、该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通过设置穿绳孔、防滑层、盖板和边框,边框和穿绳孔的设置,使本装置能够通过穿绳孔为本装置添加佩戴绳带,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携带,避免丢失,而防滑层的设置,为本装置边框提供磨砂手感,不仅能够增大与使用者手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本装置脱落,同时能够提升使用舒适度,而盖板的设置,使本装置正面
能够通过盖板完全遮挡,且由于盖板的正面设置有喷漆层,能够有效提升本装置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电池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散热管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盖板后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智能手机本体、2边框、3盖板、4防滑层、5第一主板、6第二主板、7摄像组件、8识别器、9图像传感器、10识别开关、11指纹识别器、 12槽口、13电池、14封条、15隔板、16微型循环泵、17半导体制冷器、18 第一导热板、19卡槽、20散热管、21通孔、22安装槽、23第二导热板、24 散热板、25穿绳孔、26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主动散热结构的智能手机,包括智能手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外表面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边框(2),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盖板(3),所述边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4),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5)和第二主板(6),所述第一主板(5)位于第二主板(6)的上方,所述第一主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摄像组件(7),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背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识别器(8),所述第一主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图像传感器(9),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识别开关(10),所述第二主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指纹识别器(11),所述第二主板(6)的正面开设有槽口(12),所述槽口(12)内卡接有电池(13),所述第一主板(5)的正面粘接有两个封条(14),两个封条(14)分别位于电池(13)正面的上方和正面的下方;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位于第二主板(6)的下方,所述智能手机本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微型循环泵(16)和半导体制冷器(17),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7)位于微型循环泵(16)的右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7)的左端通过管道与微型循环泵(1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板(6)的正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板(18),所述第一导热板(18)的背面与电池(13)的正面搭接,所述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利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