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44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景循环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过滤箱设置有内腔,内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杆,过滤箱的右端设置有集污箱,内腔的右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处设置有导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料板、锥形环、齿环、齿轮、凸轮、毛刷、切断刀片和U形件的配合,实现能够对景观水体进行多级过滤,对水体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处理,并及时对过滤网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堵塞而影响水循环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水循环过滤机构的实用性。有效的提高了水循环过滤机构的实用性。有效的提高了水循环过滤机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景循环过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景水循环机构仅仅设置活性炭过滤层对水体中的细小杂质进行过滤,而由于水景中会夹杂有大量的植物短枝、烟头与树叶,这些固体杂质会造成过滤网堵塞,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过滤网顶部的杂质进行清洁,此过程耗时费力,影响水体循环的效率,故需要对其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代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的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过滤箱设置有内腔,内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右端设置有集污箱,内腔的右端开设有矩形槽,内腔通过矩形槽与所述集污箱连通,且矩形槽处设置有导料板。
[0005]优选的,第一过滤机构包括有锥形环与过滤网A,所述过滤网A与所述锥形环转动连接,所述锥形环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端均匀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均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内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环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端嵌入环形槽中,并均匀设置有万向球。
[000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杆体上部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底部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过滤网A抵接,所述长杆的外端设置有U形件,内腔的上部腔壁均匀并列设置有切断刀片。
[0007]优选的,第二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网B与齿环,所述转动杆的杆体下部设置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外端设置有工形件。
[0008]优选的,所述工形件中转动设置有短杆,所述短杆的杆体中部设置有齿轮,内腔的下部腔壁设置有齿环,所述短杆的底部贯穿所述工形件,并设置有凸轮。
[0009]优选的,所述矩形杆左右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矩形杆的下方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的右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贯穿位于外端的所述固定杆。
[0010]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端设有弹簧,所述毛刷的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嵌入移动槽中,并与弹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2]通过导料板、锥形环、齿环、齿轮、凸轮、毛刷、切断刀片和U形件的配合,实现能够对景观水体进行多级过滤,对水体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处理,并及时对过滤网进行清理,避免
过滤网堵塞而影响水循环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水循环过滤机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给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过滤箱,2

电机,3

转动杆,4

过滤网A,5

导料板,6

锥形环,61

橡胶条,7

集污箱,71

收集盒,8

齿环,9

活性炭过滤层,10

过滤网 B,11

固定环,111

限位环,112

连接杆,12

万向球,13

矩形杆,131

固定杆,14

工形件,141

短杆,15

齿轮,16

凸轮,17

毛刷,171

限位柱,172
‑ꢀ
滑块,18

长杆,181

U形件,19

刮板,20

切断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过滤箱1设置有内腔,内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顶部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与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过滤箱1的右端设置有集污箱7,内腔的右端开设有矩形槽,内腔通过矩形槽与集污箱7连通,且矩形槽处设置有导料板5,第一过滤机构包括有锥形环6与过滤网A4,过滤网A4与锥形环6转动连接,锥形环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11,固定环11的内端均匀设置有连接杆112,连接杆112的内端均与转动杆3连接,内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固定环11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环111,限位环111的外端嵌入环形槽中,并均匀设置有万向球12,转动杆3杆体上部设置有长杆18,长杆18的底部设置有刮板19,刮板19与过滤网A4抵接,长杆18的外端设置有U形件181,内腔的上部腔壁均匀并列设置有切断刀片20。
[0020]导料板5与内腔的腔壁为转动设置,并优先通过扭簧转动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在作业时,过滤箱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过滤箱1的右端设置有出水口,通过将进水口处连接水泵,使得景观池内的水流入内腔中进行循环过滤。当需要对过滤机构进行清洁时,由于景观池内的水夹杂有大量的植物短枝、烟头或树叶等杂物,因此需在对水体进行进化前,需要对水体进行预处理。启动转动杆3,转动杆3通过连接杆112和固定环11,带动锥形环6进行旋转,转动杆3带动长杆18旋转,刮板19对过滤网A4顶部积攒的植物短枝、烟头或树叶等杂物进行刮除,使得杂物落入锥形环6的顶部,同时在U形件181 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较长的枝条通过切断刀片20进行截断,由于锥形环6的顶部均匀设置有橡胶条61,因此当杂物转动至内腔的右部,在导料板5的配合下,将杂物进行导向,使其通过矩形槽落入收集盒71中进行收集。
[0022]实施例二
[0023]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网B10与齿环8,转动杆 3的杆体下部设置有矩形杆13,矩形杆13的外端设置有工形件14,工形件14 中转动设置有短杆141,短杆141的杆体中部设置有齿轮15,内腔的下部腔壁设置有齿环8,短杆141的底部贯穿工形件14,并设
置有凸轮16,矩形杆13左右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杆131,矩形杆13的下方设置有毛刷17,毛刷17 的右端设置有限位柱171,限位柱171贯穿位于外端的固定杆131,矩形杆13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所述过滤箱(1)设置有内腔,其特征在于:内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顶部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滤箱(1)的右端设置有集污箱(7),内腔的右端开设有矩形槽,内腔通过矩形槽与所述集污箱(7)连通,且矩形槽处设置有导料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机构包括有锥形环(6)与过滤网A(4),所述过滤网A(4)与所述锥形环(6)转动连接,所述锥形环(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的内端均匀设置有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的内端均与所述转动杆(3)连接,内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环(11)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环(111),所述限位环(111)的外端嵌入环形槽中,并均匀设置有万向球(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观赏水景的水循环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杆体上部设置有长杆(18),所述长杆(18)的底部设置有刮板(19),所述刮板(19)与所述过滤网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伟陈放
申请(专利权)人:拾柒园林工程三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