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23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机舱小型、轻量化的风力发电装置。该风力发电装置在设置于支柱上的机舱(3)上设有:与安装了风车旋转叶片(5)的旋转头(4)连结而一体旋转的主轴(11)、将主轴(11)的旋转增速并输出的增速机(20)、通过增速机(20)的输出驱动的发电机(13),其中,将从主轴(11)经由增速机(20)到发电机(13)的动力传动系统(10)设置在旋转头(4)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将风这种自然能源转换成旋转力的风车来进行发电的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利用作为自然能源的风力进行发电的风力发电装置。这种风力发电装置在设于支柱上的机舱(ナセル)上设有安装了风车旋转叶片的旋转头、与该旋转头一体旋转而连结的主轴、将受风力而旋转的主轴与风车旋转叶片连结的增速机、通过增速机的轴输出驱动的发电机。在这样构成的风力发电装置中,将风力转换成旋转力的风车旋转叶片的旋转头和主轴旋转,由此产生轴输出,通过与主轴连结的增速机将转速增速后的轴输出传递给发电机。由此,以将风力转换成旋转力而得到的轴输出作为发电机的驱动源,可进行利用风力作为发电机的动力的发电。在以上的现有风力发电装置中,在机舱的前端部配置旋转头,在配置于机舱的旋转头后方的机舱底板以及形成其上部空间的外壳内收纳有增速机和发电机。(例如参照特开2001-304094号公报)如上所述,由于目前的风力发电装置采用有如下的结构,即,从设于机舱前端部的旋转头向主轴传递旋转扭矩,在由增速机将转速增速后向发电机传递动力,故动力传动系统沿轴向伸长。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与主轴的后端部侧连结的增速机和发电机被收纳于旋转头后方的壳体内,旋转头内不能被利用作动力传动系统的设置空间。因此,为了确保增速机和发电机的收纳空间,特别是需要将机舱的机舱底板和外壳部分沿轴向伸长而使机舱整体大型化。这样的机舱大型化成为了机舱自身的重量由于机舱底板和外壳的重量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近年来的风力发电机具有大型化而增加输出的倾向,故旋转头、主轴、增速机以及发电机等结构零件也大型化而使得重量增加。由此,在与以往相同的结构中,特别是由于含有机舱底板和外壳的机舱整体进一步大型化,故机舱整体的重量不可避免地大幅增加。由于形成的是将机舱设置在支柱上部的结构物,故这样的机舱重量的增加例如对支柱的设计强度和制造成本造成很大影响等而不理想。基于这样的背景,则希望将机舱的轴向长度尽可能缩短,使整体小型、轻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机舱小型、轻量化的风力发电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在设置于支柱上的机舱上设有与安装了风车旋转叶片的旋转头连结而一体旋转的主轴、将该主轴的旋转增速而输出的增速机、通过该增速机的输出驱动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将从所述主轴经由所述增速机到达所述发电机的动力传动系统设置在所述旋转头内。根据这样的风力发电装置,由于将从所述主轴经由所述增速机到达所述发电机的动力传动系统设置在以往未有效利用的旋转头内,故能够将机舱的轴向长度紧凑化而使整体小型、轻量化。这样的结构特别适合于由于风车旋转叶片的长尺寸化而使得旋转头大型化,并且容易在旋转头内确保大的设置空间的大输出的风力发电装置。在上述的风力发电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发电机为同步发电机,且所述增速机为具有多个行星齿轮而构成的单级增速的齿轮式增速器。由此,由于使用能够以低速旋转发电的同步发电机,故能够减小增速比设定,另外,能够使用增速比小的单级增速的齿轮式增速器作为增速机,故使动力传动系统的轴向长度缩短而容易向旋转头内进行设置。另外,由于齿轮式的增速机的可靠性高,故动力传动系统和风力发电装置的可靠性也提高。这种情况的行星齿轮最好采用使用大于或等于五个比较小型的齿轮的组合型,由此,可将增速机进一步小型化。在上述的风力发电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发电机为同步发电机,并且所述增速机为牵引传动式增速器。由此,由于使用能够以低速旋转发电的同步发电机,故能够减小增速比设定,另外,若使用牵引传动式增速器作为增速机,则能够低噪音化以及半径方向的小型化,因此容易将动力传动系统设置在旋转头内。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由于有效地利用旋转头内的空间来设置从主轴经由增速机到发电机的动力传动系统,故能够得到如下的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由于风车旋转叶片的长尺寸化而使得旋转头大型化并且可在旋转头内确保大的设置空间的大输出的风力发电装置中,容易将机舱的轴向长度紧凑化,使得整体小型、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将机舱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内部结构例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风力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风力发电装置1具有竖立设置在基座6上的支柱2、设置在支柱2的上端的机舱3、设置在机舱3上可绕大致水平的轴线旋转的旋转头4。在旋转头4上设有多片风车旋转叶片5,其绕旋转轴线呈放射状。由此,从旋转头4的旋转轴线方向吹到风车旋转叶片5上的风力被转换成使旋转头4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动力。图1是将机舱3的主要部分放大而表示内部结构例的剖面图。机舱3具有在支柱2的上端部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机舱底板30和配置在其前端部侧并与风车旋转叶片5一体旋转的旋转头4。旋转头4通过主轴承31相对机舱底板30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使旋转头4的内部为中空,在该中空部中收纳设置有以风力发电的动力传动系统10。动力传动系统10形成将与安装有风车旋转叶片5的旋转头4连结而一体旋转的主轴11、将主轴11的旋转增速并输出的增速机20、通过增速机20的输出驱动的发电机13串联连结的结构。即,将从主轴11经由增速机20到发电机13的动力传动系统10设置在旋转头4的内部。主轴11的一端与旋转头4连结,另一端与增速机20连结。主轴11与旋转头4一体旋转,其与增速机20连结的另一端成为增速机20的输入轴。增速机20是将安装在作为输入轴的主轴11外周部上的多个行星齿轮21啮合配置在太阳齿轮22的周围,将主轴11的转速增速并从与太阳齿轮22一体旋转的输出轴23输出而构成的单级增速的齿轮式变速器。为了将增速机20小型化,此时的行星齿轮21最好使用多个小齿轮而构成(组合型),理想的是形成为使用5~9个左右的行星齿轮21的组合型。另外,行星齿轮21分别相对沿主轴1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配置的未图示的轴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这样构成的增速机20中,通过作为输入轴的主轴11的旋转,行星齿轮21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齿轮22公转。由此,由于输出轴23也同与行星齿轮21啮合的太阳齿轮22一体旋转,故将根据行星齿轮21和太阳齿轮22的齿轮比使主轴11的转速增速后的输出轴23的转速输出到发电机13。发电机13是能够以低速转速发电的永久磁铁同步发电机(PMSG)。发电机13的驱动轴13a与增速机20的输出轴23直接相连。另外,发电机13的外壳13b经由适当的支承部件14而固定支承在机舱底板30的适当位置上。图中符号15为可相对旋转头4调整风车旋转叶片5的俯仰角度(ピツチ角度)的可变俯仰机构(可変ピツチ機耩)的轴承。在上述结构的风力发电装置1中,由于形成为将从主轴11经由增速机20到达发电机13的动力传动系统10设置在旋转头4内的空间的结构,故不需要在机舱3的机舱底板30内确保沿轴向伸长的动力传动系统10的设置空间。因此,能够将机舱底板30的机舱轴向长度紧凑化,使机舱3整体小型、轻量化。这样的结构特别适用于由于风车旋转叶片5的长尺寸化而使得旋转头4大型化并且容易在旋转头4内确保大的设置空间的大输出的风力发电装置1。另外,在形成于机舱底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其在设置于支柱上的机舱上设有:与安装了风车旋转叶片的旋转头连结而一体旋转的主轴、将该主轴的旋转增速并输出的增速机、通过该增速机的输出驱动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将从所述主轴经由所述增速机到所述发电机的动力传动系统设置在所述旋转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寿生柴田昌明东崎康嘉正田功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