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1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的插入端与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为圆弧形;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的插入端与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为抛物线形,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更加符合左肾上腺静脉和右肾上腺静脉的形状和走向,可同时分别对左、右肾上腺静脉进行取血,大大提高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效率,解决了由于左、右肾上腺静脉形态不同,且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采用现有的造影导管无法快速将造影导管引导至肾上腺静脉中,增加了取血难度和取血时间的问题,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本技术涉及一种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高血压人员群的5%~12%,在难治性高血压中达17%~23%。PA最常见的亚型是双侧肾上腺增生和醛固酮腺瘤,两者占PA的95%~98%。分型诊断对PA的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根据相关的临床指南,肾上腺静脉取血 (adrenal vein sampling,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在97%做左右,是PA分型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肾上腺静脉变异较大,造影形态各异等原因,近几年,随着对AVS 技术本身探索的深入,插管途径已经从股静脉途径过渡至肘静脉途径,相关研究发现,经肘静脉途径的AVS操作具有导管选择简单且到位率高,操作时间短;无需卧床,患者舒适度提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0003]但是,左、右肾上腺静脉均存在不程度的变异,如左膈下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分别汇入左肾静脉,或左肾上腺静脉直接引流入下腔静脉;右侧中央静脉或可为双支或三支,分支可能汇入隔下或右肾静脉,但总有一支中央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因此,虽然经肘静脉在肾上腺取血较经股静脉在肾上腺取血操作方便,成功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左、右中央静脉上的肾上腺静脉存在的变异,且左右肾上腺静脉分支、形态并不相同,现有的造影导管弯曲点和弯曲度不能很好地适应肾上腺静脉,在取血时需要利用导丝进行多次引导,避开右肾静脉血管或左肾隔下静脉,才能准确地将导管引导至肾上腺静脉血管内,成功率依旧不高,增加了取血难度和取血时间,也加深了对病患造成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中提到的由于左、右肾上腺静脉形态不同,且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采用现有的造影导管不能很好地适应肾上腺静脉,无法快速将造影导管引导至肾上腺静脉中,增加了取血难度和取血时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均包括直管段、弯曲段和插入端,通过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分别适应左、右肾静脉血管形状,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的插入端与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弯曲段为圆弧形,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插入端自肘静脉沿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血管向上引导至左肾上腺静脉时,与直管段呈锐角的插入端及圆弧形的弯曲段更符合右肾上腺静脉血管的走向,可避开左侧与左肾上腺静脉共干的左隔下静脉,准确将插入端插入至左肾上腺静脉中进行取血;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的插入端与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弯曲段为抛物线形,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插入端自肘静脉沿下腔静脉、中央静脉向上引导至右肾上腺静脉时,与直管段呈钝
角的插入端及抛物线性的弯曲段更符合右肾上腺静脉血管走向,避开隔右下静脉或右肾静脉,准确、快速地插入至右肾上腺静脉中,可同时分别对左、右肾上腺静脉进行取血,大大提高了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效率,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符合率,解决了由于左、右肾上腺静脉形态不同,且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采用现有的造影导管不能很好地适应肾上腺静脉,无法快速将造影导管引导至肾上腺静脉中,增加了取血难度和取血时间的问题,在医疗器械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的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管座、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与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为圆弧形,更加贴合左肾上腺静脉的形状,提高了引导成功率和对左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效率;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管座、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与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为抛物线形,更加贴合右肾上腺静脉的形状,提高了引导成功率和对右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效率。
[0007]本技术中,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的端部均设有软性造影管,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靠近软性造影管的一端均设有对向设置的两个侧孔,软性造影管便于使用者通过X射线直观看出导管端部的位置,在引导过程中无创伤,以便将导管引导至指定位置,侧孔能够在导管端部抵住血管壁或其他器官时依旧能够通过对向设置的侧孔进行取血。
[0008]本技术中,所述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的长度为800mm、900mm、1000mm或1250mm,便于从肘静脉血管进行取血,较经股静脉在肾上腺取血操作更加方便,成功率更高,可适用于不同体型或年龄段的患者。
[0009]本技术中,所述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的长度为至少 80mm,所述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的长度至少为50mm,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能够提供适宜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控力,易于进行引导取血。
[0010]本技术中,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的长度均为12

16mm,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为直线型,便于控制和引导。
[0011]本技术中,软性造影管的长度为1mm

2mm,显影效果好,在遮挡较少的情况下便于实时观察到导管端部的位置及角度,便于引导而无创伤。
[0012]本技术中,所述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的内径为均为0.97mm,外径均为1.345mm,易于导丝通过,不影响输送造影液,不影响血液流动,防止形成血栓,更有利于静脉取血。
[0013]本技术中,所述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均为硬性高分子材质;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均为弹性高分子材质,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均为韧
性高分子材质;所述软性造影管为柔性高分子材料,且软性造影管内均有钨夹层圈,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在更适合血管形状的基础上能够自然弯曲,同时具有良好形状记忆力,防止对静脉血管造成伤害;通过在软性造影管内设置钨夹层圈,穿刺无创伤,同时为软性造影导管提供良好的X射线可探测性,防止端部变形,为导管头端提供良好的支撑,便于取血。
[0014]本技术中,所述侧孔直径相同,均为1mm

1.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经肘静脉的左、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1)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2),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1)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管座、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3)、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4)和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5),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5)与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4)为圆弧形;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2)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管座、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6)、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7)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8),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8)与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直管段(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弯曲段(7)为抛物线形;左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5)和右肾上腺静脉取血导管插入端(8)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方王国亮袁亮张德莲索菲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