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组件、偏心传动结构及筋膜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94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组件、偏心传动结构及筋膜枪,装配组件包括传动件及输出轴,传动件上设有传动孔,输出轴包括用于装入传动孔内的装配部,输出轴通过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装配部的外壁包括沿装配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呈夹角设置,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处为转角过渡部;其中,传动孔的内壁与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至少部分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在将装配部装入传动孔时,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使装配更方便,在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时,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不接触,不易出现磨损等情况,提高了上述装配组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性及使用寿命。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组件、偏心传动结构及筋膜枪


[0001]本技术涉及传动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组件、偏心传动结构及筋膜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健身及按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筋膜枪属于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家用按摩类产品,其原理大致为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进而使传动部件做偏心凸轮运动,实现按摩头的反复冲击,对人体进行按摩。但目前的筋膜枪在生产过程中偏心轮与电机轴配合安装时不易装配,甚至会出现卡死的问题,强行将两者压紧装配就会使偏心轮与电机之间产生磨损,导致间隙变大,偏心轮与电机无法锁紧,在高频率运行状态下,整机的噪音、振动都会放大,同时使得筋膜枪的整体寿命减少,很大程度影响到用户的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机与偏心轮装配不便且易出现磨损导致噪音、振动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易装配、不易磨损的装配组件、偏心传动结构及筋膜枪。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装配组件,包括:
[0006]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传动孔;及
[0007]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包括用于装入所述传动孔内的装配部,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装配部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装配部的外壁包括沿所述装配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处为转角过渡部;
[0008]其中,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与所述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至少部分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接触。
[0009]上述装配组件,输出轴的装配部伸入传动孔内,可带动传动件转动,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呈夹角设置,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至少部分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能够通过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与传动孔的内壁之间接触实现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位于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处为一存在角度变化的结构,而传动孔的内壁与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则在将装配部装入传动孔时,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能够防止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并刮蹭,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使装配更方便简单,同时在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不接触,不易出现磨损等情况,提高了上述装配组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靠近所述转角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装配间隙;
[0011]或所述第一配合面靠近所述转角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所
述装配间隙;
[0012]或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与所述转角过渡部相对设置,所述内凹槽的槽壁与所述转角过渡部之间形成所述装配间隙,使所述内凹槽的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间隔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弧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弧度;
[0014]或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弧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平面;
[0015]或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平面。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配组件还包括紧定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孔连通的固定孔,所述紧定件用于穿设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抵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定件与所述固定孔螺纹配合。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孔的内壁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三配合面及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部分接触,所述第四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触,所述第三配合面靠近所述第四配合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装配间隙。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配合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配合面包括弧面部及分别位于所述弧面部两侧的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所述第四配合面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连接,使所述传动孔为D型孔,所述第一配合面为与所述弧面部匹配的弧面,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与所述第四配合面匹配的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弧面部的弧度,所述第一平面部及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切,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均形成所述装配间隙。
[0020]一种偏心传动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组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相对于所述传动孔呈偏心设置的外接部。
[0021]上述偏心传动结构,输出轴通过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上的外接部相对传动孔及输出轴呈偏心设置,用于偏心传动,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呈夹角设置,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至少部分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能够通过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与传动孔的内壁之间接触实现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位于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处为一存在角度变化的结构,而传动孔的内壁与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则在将装配部装入传动孔时,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能够防止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并刮蹭,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使装配更方便简单,同时在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不接触,不易出现磨损等情况,提高了上述偏心传动结构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弧形部及条形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条形部围成所述传动孔,所述外接部设于所述条形部上。
[0023]一种筋膜枪,包括驱动件、传动活塞件、中间件、壳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偏心传动结构,所述装配组件、所述中间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活塞件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所述中间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接部可转动连接,所述中间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活塞件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中间件传动配合。
[0024]上述筋膜枪,驱动件通过输出轴带动传动件转动,外接部相对传动孔及输出轴偏心设置,中间件的两端分别与外接部、传动活塞件可转动连接,且传动活塞件与壳体滑动配合,中间件可将外接部绕输出轴的转动转化为传动活塞件相对壳体的往复滑动,可用于按摩,传动孔的内壁与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则在将装配部装入传动孔时,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能够防止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接触并刮蹭,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使装配更方便简单,同时在装配部带动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转角过渡部与传动孔的内壁不接触,不易出现磨损等情况,提高了上述筋膜枪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传动孔;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包括用于装入所述传动孔内的装配部,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装配部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装配部的外壁包括沿所述装配部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处为转角过渡部;其中,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与所述转角过渡部之间设有装配间隙,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至少部分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靠近所述转角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装配间隙;或所述第一配合面靠近所述转角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所述装配间隙;或所述传动孔的内壁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与所述转角过渡部相对设置,所述内凹槽的槽壁与所述转角过渡部之间形成所述装配间隙,使所述内凹槽的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弧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弧度;或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弧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平面;或所述第一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定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孔连通的固定孔,所述紧定件用于穿设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件与所述固定孔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炜王庆鹏卢正邦邓志宏李磊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