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旱冰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67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旱冰鞋,所述新型旱冰鞋分为左鞋和右鞋,每只鞋均包括桥式刹车机构、鞋底本体、前轮、后轮,所述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鞋底本体,所述桥式刹车机构布置于前轮和后轮之间,桥式刹车机构包括刹车驱动电机、上复位弹簧、桥式刹车板、至少一个的导向柱,伸缩小鞋底,所述刹车驱动电机内嵌于鞋底本体为其开设的安装孔之中,刹车驱动电机的外壳圆周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竖向凸筋,相应的鞋底本体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刹车驱动电机的转轴向下套接丝杆,丝杆向下穿过上复位弹簧、鞋底本体后与桥式刹车板的丝杆螺母套接,所述丝杆继续向下延伸与伸缩小鞋底相连接,伸缩小鞋底内嵌于桥式刹车板的下方。内嵌于桥式刹车板的下方。内嵌于桥式刹车板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旱冰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旱冰鞋。

技术介绍

[0002]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更多的人不再愿意将时间白白浪费在原始的徒步行走上。旱冰鞋是一种轻便、省力的滑行工具,但是,当遇到楼梯、自动扶梯或坑洼不平的路段时,就变得寸步难行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升人类最后一公里出行的行走效率,针对旱冰鞋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和试验,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旱冰鞋,在普通旱冰鞋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颖而工作可靠的桥式刹车机构,解决了普通旱冰鞋遇到楼梯、自动扶梯或坑洼不平的路段,变得不安全或无法行进的关键性难题,以此希望解决人类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低效率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种新型旱冰鞋,分为左鞋和右鞋,每只鞋均主要包括桥式刹车机构、鞋底本体、前轮、后轮;所述前轮、后轮为无动力惰轮或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鞋底本体,所述桥式刹车机构布置于前轮和后轮之间;所述桥式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刹车驱动电机、上复位弹簧、桥式刹车板、至少一个的导向柱、伸缩小鞋底;所述刹车驱动电机为低速大扭矩电机,或电机与减速箱的组合结构,以达到增大扭矩的作用;所述刹车驱动电机内嵌于鞋底本体为其开设的安装孔之中,刹车驱动电机的外壳圆周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竖向凸筋,通常为对称的两条,相应的鞋底本体开设有竖向滑槽,竖向凸筋与竖向滑槽形成滑动配合连接,起到限制刹车驱动电机外壳转动的作用;所述竖向凸筋与竖向滑槽形成的滑动配合连接结构也可以替换为作用相同的销柱和销孔竖向滑动配合连接结构,此时,鞋底本体无需为刹车驱动电机开设安装孔;当所述刹车驱动电机的外壳为非圆柱形状时,鞋底本体为刹车驱动电机开设的安装孔可与其轮廓形状相匹配并留有间隙,使得刹车驱动电机可以顺畅地上下滑动但却不能转动;所述刹车驱动电机的转轴向下套接丝杆或转轴本身即为丝杆,即转轴外圆面加工有丝杆外螺纹;丝杆向下穿过上复位弹簧、鞋底本体后与桥式刹车板的丝杆螺母套接,桥式刹车板内嵌丝杆螺母或桥式刹车板本身即为丝杆螺母,即桥式刹车板加工有丝杆内螺纹;上复位弹簧夹于刹车驱动电机与鞋底本体之间,所述导向柱固定于鞋底本体并与桥式刹车板形成竖向滑动配合连接,对桥式刹车板的运动方向形成约束,使其只能上下滑动,不能转动;桥式刹车板可内嵌直线滚珠轴承或直线滑动轴承,以减小桥式刹车板与导向柱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加滑动的顺畅性,有效杜绝卡滞故障的发生;所述丝杆继续向下延伸与伸缩小鞋底相连接,伸缩小鞋底内嵌于桥式刹车板的下方,以节省纵向尺寸空间。
[0006]桥式刹车板、伸缩小鞋底,功能相类似,在本专利技术中至少使用一种,但非必需同时使用。
[0007]所述前轮、后轮为单轮结构或左右双轮结构,所述单轮结构即一个轮轴外套一个轮,所述左右双轮结构即左右双轮共同一轮轴的结构。当前轮、后轮均为单轮结构时,每只鞋只有前后两个轮;当前轮、后轮均为左右双轮结构时,每只鞋共有四个轮;当前轮、后轮之中其一为单轮结构,另一为左右双轮结构时,则每只鞋共有三个轮。
[0008]所述桥式刹车板前沿与前轮相接触的部位、桥式刹车板后沿与后轮相接触的部位,两个部位之中,至少有一个部位设有可调式刹车块,通常前后两个部位均设有可调式刹车块,可调式刹车块通过刹车块连接螺栓与桥式刹车板相固定,同时,可调式刹车块与桥式刹车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刹车块顶丝,用以调节可调式刹车块与前轮或后轮之间的初始间隙。
[0009]所述伸缩小鞋底下方固定有摩擦垫,摩擦垫用以增大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附着力,使得穿着者在行走模式或上下楼梯时,行走的更加稳定、安全,防止打滑、摔跤;摩擦垫磨损后可单独拆下并更换,而不需更换伸缩小鞋底。
[0010]所述左鞋、右鞋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的相互吸合的永磁体和导磁体。所述永磁体和导磁体,相互靠近时,彼此吸合,此时,左鞋、右鞋合为一体,呈站立状态,可连接充电器,为电池充电,也便于收纳或靠墙摆放,节省存放空间。
[0011]所述新型旱冰鞋还包括前鞋帮、后鞋帮、绑带、主控板、电池、遥控器;主控板通过一组导线与刹车驱动电机相连接,控制刹车驱动电机的转动或停止;电池通过另一组导线与主控板相连接,为其供电;遥控器与主控板通过彼此之间发射和接受无线电信号相互控制或联系。当前轮或后轮为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时,主控板与轮毂电机之间也有一组导线相连接,控制轮毂电机的转动、增减速、停止。
[0012]所述夹于刹车驱动电机与鞋底本体之间的上复位弹簧,用于将丝杆和刹车驱动电机向上复位。在鞋底本体与桥式刹车板之间,可设置下复位弹簧,用于将桥式刹车板向下复位,防止在滑行模式下,可调式刹车块与前轮或后轮接触,产生行进阻力;在丝杆与桥式刹车板之间,还可设置丝杆复位弹簧,所述丝杆复位弹簧套于丝杆之上,用于辅助上复位弹簧,将丝杆和刹车驱动电机向上复位,丝杆上可套接调节螺母,用于调节丝杆复位弹簧的初始压缩量。
[0013]上复位弹簧、下复位弹簧、丝杆复位弹簧功能相似,在本专利技术中至少使用一种,但非必需同时使用。
[0014]当穿着者,通过遥控器、主控板向刹车驱动电机输出正转的驱动功率,丝杆正转,桥式刹车板上移,带动可调式刹车块上移并与前轮、后轮接触,产生刹车作用;丝杆继续转动,迫使刹车驱动电机自身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各复位弹簧,带动伸缩小鞋底向下伸出,与地面接触。当穿着者,通过遥控器、主控板向刹车驱动电机输出反转的驱动功率,丝杆反转,桥式刹车板下移,带动可调式刹车块下移并与前轮、后轮脱离接触,刹车作用解除;丝杆继续转动,刹车驱动电机向上复位同时各复位弹簧释放回弹,进而带动伸缩小鞋底向上缩回,脱离与地面接触。
[0015]所述行走模式是相对于滑行模式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旱冰鞋有两种工作模式,即行走模式和滑行模式。在滑行模式下,伸缩小鞋底向上收于桥式刹车板内,桥式刹车板在各
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复位,使得可调式刹车块不与前轮、后轮接触,刹车释放,穿着者可以顺畅、省力地滑行;在行走模式下,在刹车驱动电机的转轴驱动力作用下,丝杆转动,桥式刹车板向上移动,克服各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得可调式刹车块与前轮、后轮接触,形成刹车作用,刹车驱动电机的转轴继续转动,迫使刹车驱动电机自身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各复位弹簧,伸缩小鞋底向下伸出,与地面接触,穿着者可以安全、稳健地行走,遇到楼梯、电动扶梯也不用脱下,上班族乘坐地铁、公交可以一路畅行无阻。滑行模式亦分为两种,有动力滑行和无动力滑行,当前轮和后轮之中至少有一个轮为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时,滑行模式为有动力滑行,当前轮和后轮均为惰轮时,滑行模式为无动力滑行。
[0016]当穿着者需要转向时,借助操纵遥控器上的转向按键,通过主控板向左鞋和右鞋输出不等大小的驱动功率;当需要急转弯时,则向左鞋和右鞋输出正负相反的驱动功率,即其一为正转的驱动功率,另一为反转的驱动功率。
[0017]通常情况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旱冰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旱冰鞋分为左鞋和右鞋,每只鞋均包括桥式刹车机构(1)、鞋底本体(2)、前轮(3)、后轮(4),所述前轮(3)、后轮(4)的轮轴均固定于鞋底本体(2),所述桥式刹车机构(1)布置于前轮(3)和后轮(4)之间,桥式刹车机构(1)包括刹车驱动电机(101)、上复位弹簧(102)、桥式刹车板(103)、至少一个的导向柱(104),伸缩小鞋底(105),所述刹车驱动电机(101)内嵌于鞋底本体(2)为其开设的安装孔之中,刹车驱动电机(101)的外壳圆周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竖向凸筋,相应的鞋底本体(2)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刹车驱动电机(101)的转轴向下套接丝杆(106)或转轴本身即为丝杆,丝杆(106)向下穿过上复位弹簧(102)、鞋底本体(2)后与桥式刹车板(103)的丝杆螺母套接,上复位弹簧(102)夹于刹车驱动电机(101)与鞋底本体(2)之间,所述导向柱(104)固定于鞋底本体(2)并与桥式刹车板(103)形成竖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丝杆(106)继续向下延伸与伸缩小鞋底(105)相连接,伸缩小鞋底(105)内嵌于桥式刹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熠朱光
申请(专利权)人:朱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