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64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给水泵,属于给排水设备技术领域。该给水泵设有吸入腔室(100)和排出腔室(200),所述吸入腔室(100)与所述排出腔室(200)相连通;所述给水泵包括泵轴(300)、套设于所述泵轴(300)的叶轮(400)和泵盖(500),所述叶轮(400)和所述泵盖(500)中,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凸起(410),另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凹槽(510),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密封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形成的结构将所述吸入腔室和所述排出腔室分隔开。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排出腔室中的流量和压力大幅降低,进而使得机械能和电能浪费的问题。械能和电能浪费的问题。械能和电能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水泵


[0001]本申请属于给排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泵。

技术介绍

[0002]给水泵是发电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用于给锅炉供水,以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0003]为了提升给水泵的效率,在叶轮和泵盖之间设置平直密封环以阻止排出腔室中的水流入吸入腔室。然而,平直密封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磨损比较严重,无法有效地阻止排出腔室中的水流入吸入腔室,从而导致排出腔室的流量和压力大幅降低,进而浪费机械能和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水泵,能够解决排出腔室中的流量和压力大幅降低,进而使得机械能和电能浪费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给水泵,该给水泵设有吸入腔室和排出腔室,所述吸入腔室与所述排出腔室相连通;
[0007]所述给水泵包括泵轴、套设于所述泵轴的叶轮和泵盖,所述叶轮和所述泵盖中,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凸起,另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密封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设有吸入腔室(100)和排出腔室(200),所述吸入腔室(100)与所述排出腔室(200)相连通;所述给水泵包括泵轴、套设于所述泵轴(300)的叶轮(400)和泵盖(500),所述叶轮(400)和所述泵盖(500)中,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凸起(410),另一者设有第一环形凹槽(510),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密封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形成的结构将所述吸入腔室(100)和所述排出腔室(200)分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泵轴(300)的轴向上,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与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均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4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外表面(411)、第二外表面(412)和第三外表面(413),所述第一外表面(411)、所述第二外表面(412)和所述第三外表面(413)形成的面为弯折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411)与所述第三外表面(413)相背,且所述第一外表面(411)朝向所述排出腔室(20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5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内表面(511)、第二内表面(512)和第三内表面(513),所述第一内表面(511)、所述第二内表面(512)和所述第三内表面(513)形成的面为弯折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511)与所述第三内表面(513)相对,且所述第一内表面(511)朝向所述吸入腔室(100);所述第一外表面(411)与所述第一内表面(511)相对,所述第二外表面(412)与所述第二内表面(512)相对,所述第三外表面(413)与所述第三内表面(513)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表面(411)、所述第三外表面(413)、所述第一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廷于光佐王洪波周晓晖柳慧段少东刘慧颜世心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