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25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暖器。电暖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设置在壳体内,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段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第二风道段内,以用于对进入第二风道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第一风道段具有第一排液部,第一排液部位于风机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第一风道段内的冷凝水排出至风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风轮的踢脚线电暖器的加热原理为:风轮将外部空气吸入,发热体对被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形成的热风从排风口吹出,从而达到比普通踢脚线制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效果。
[0003]然而,若在诸如浴室或者其他高湿度的地方使用带风轮的踢脚线电暖器,由于风轮转动会带入水汽,部分水汽会因为温差而冷凝在风道内壁上,甚至可能产生堆积,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汽易冷凝、汇集在风道内壁上而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设置在壳体内,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段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段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第二风道段内,以用于对进入第二风道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第一风道段具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风道(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进风口(11)通过所述风道(20)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21)和第二风道段(22);风机(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段(21)内;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段(22)的风道出风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二风道段(22)内,以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二风道段(22)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风道段(21)具有第一排液部(211),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位于所述风机(30)的下方,以用于将汇聚在所述第一风道段(21)内的冷凝水排出至所述风道(2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暖器的高度方向,所述风机(30)的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枢转轴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风道段(21)的其余位置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为通孔或者开口,所述第一排液部(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机(30)的枢转轴线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还包括:储液结构(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围绕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所述储液结构(50)具有第二排液部(51),从所述第二排液部(51)排出的液体经由所述加热装置(40)加热后形成水蒸气,以从所述出风口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结构(50)具有第一进液口(52),所述电暖器还包括:第一管路(60),所述第一排液部(211)通过所述第一管路(60)与所述第一进液口(52)连通;其中,沿所述电暖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排液部(211)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52)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52)为腰形孔,所述第一管路(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液部(21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5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忠正陶文杰李阳邹凯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