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电池安放区,所述电池安放区,所述电池安放区四周通过连接斜面组合而成,所述电池安放区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末端贯穿基座本体设置有导出孔,所述电池安放区底部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底部设置有散热片放置区,所述基座主体下半部分还预留有多个插孔。倾斜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基座
,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减少碳排放,为利用太阳能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当今新能源研究的重点之一,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光伏发电的核心一般由多个电池单元以阵列的方式组合而成。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研发过程中,基于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的太阳能电池具有直接带隙、强抗辐射性、高吸收系数和耐高温等特性。
[0003]为了提高光照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电池的电流密度,研发测试过程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要越小越好,科研测试中常见的太阳能电池尺寸为1
×
1mm,由于器件较小,器件接收光面积有所限制,需要排布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提高转换效率,因此在进行多个电池单元测试的时候,需要考虑安装基座组件,也需要考虑电池对光照的可利用空间、组件的便携性和成本。
[0004]由于科研生长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较小,对其进行树脂封装材料封装时,光线通过树脂材料会造成光的折射和散射,影响太阳能电池对光线的吸收率;进行DIP和QFP封装时,由于管壳凹槽区的限制,只能存放多个电池单元,边缘封装材料的面积比较大,在进行多个封装阵列组合时,大面积的封装材料会导致电池单元的光空间利用率低。常见的封装好的太阳能电池只有一个电池单元,在进行多个模块的电池并联(串联)时,封装材料占据的空间较大,导致光的可利用区域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电池安放区,所述电池安放区,所述电池安放区四周通过连接斜面组合而成,所述电池安放区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末端贯穿基座本体设置有导出孔,所述电池安放区底部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底部设置有散热片放置区,所述基座主体下半部分还预留有多个插孔。
[0008]进一步而言,所述凹槽之间相互垂直,且所述凹槽交叉点上方设置有固定垒。
[0009]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35
°
,且所述连接斜面组合而成的电池安放区整体呈倒四棱台结构。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池安放区内部通过导电银胶连接有太阳能电池。
[0011]进一步而言,所述凹槽内部嵌设有铜线,且所述铜线穿过导出孔设定正负极。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散热片放置区内部配合设置有散热片。
[0013]进一步而言,所述插孔内部配合连接有插头,且所述插头配合插孔可对多个基座主体进行相互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倾斜135
°
的连接斜面区域,目的是为了在加入导电银胶后,能够让0.2mm厚度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安放在电池安放区内,防止其突出组件表面,造成外部损伤。透气孔为柱孔结构,且透气孔与散热片放置区相通,每个电池安放区设置有9个透气孔,共设计36个圆形柱孔结构的透气孔,便于热量从透气孔处散发。散热片放置区,目的是为了添加各种材质的散热片,达到对光照和太阳能电池的散热效果。
[0016]凹槽为半圆形结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嵌入铜线,使铜线固定在凹槽内,防止了因铜线滑动造成了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的金线断裂。铜线导出孔,目的是便于通过凹槽引出铜线,设定正负极,也便于外接测试线,进行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固定垒,目的是为了固定铜线,防止铜线无法固定在横向的凹槽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
基座本体、2
‑
电池安放区、3
‑
连接斜面、4
‑
凹槽、5
‑
导出孔、6
‑
透气孔、7
‑
散热片放置区、8
‑
插孔、9
‑
插头、10
‑
固定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本体1,基座本体1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电池安放区2,电池安放区2,电池安放区2四周通过连接斜面3组合而成,电池安放区2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有凹槽4,凹槽4末端贯穿基座本体1设置有导出孔5,电池安放区2底部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6,透气孔6底部设置有散热片放置区7,基座主体1下半部分还预留有多个插孔8。
[0025]本技术中,凹槽4之间相互垂直,凹槽4为半圆形结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嵌入铜线,使铜线固定在凹槽4内,防止了因铜线滑动造成了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的金线断裂,且凹槽4交叉点上方设置有固定垒10。固定垒10为了固定铜线,防止铜线无法固定在横向的凹槽4中。
[0026]本技术中,连接斜面3的倾斜角度为135
°
,且连接斜面3组合而成的电池安放区2整体呈倒四棱台结构。连接斜面3是为了在加入导电银胶后,能够让0.2mm厚度的太阳能
电池充分安放在电池安放区2内,防止其突出组件表面,造成外部损伤。
[0027]本技术中,电池安放区2内部通过导电银胶连接有太阳能电池。
[0028]本技术中,凹槽4内部嵌设有铜线,且铜线穿过导出孔5设定正负极。便于通过凹槽4引出铜线,设定正负极,也便于外接测试线,进行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
[0029]本技术中,散热片放置区7内部配合设置有散热片。在散热片放置区7中添加各种材质的散热片,达到对光照和太阳能电池的散热效果。
[0030]本技术中,插孔8内部配合连接有插头9,且插头9配合插孔8可对多个基座主体1进行相互连接。
[0031]工作原理:
[0032]通过插孔8和插头9的配合能够实现多个基座本体1,组合形成阵列,在基座本体1的上表面设计了四个电池安放区2,电池安放区2四周135
°
倾斜的连接斜面3便于5
×
5mm及以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本体(1),所述基座本体(1)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电池安放区(2),所述电池安放区(2),所述电池安放区(2)四周通过连接斜面(3)组合而成,所述电池安放区(2)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末端贯穿基座本体(1)设置有导出孔(5),所述电池安放区(2)底部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6),所述透气孔(6)底部设置有散热片放置区(7),所述基座主体(1)下半部分还预留有多个插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之间相互垂直,且所述凹槽(4)交叉点上方设置有固定垒(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阵列式太阳能电池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斜面(3)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恒升,李诚科,李明慧,刘胜威,梅云俭,徐超明,宋一凡,马淑芳,许并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