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97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连接座;上底架组件,上底架组件包括前上底架与后上底架,下底架组件,下底架组件包括前下底架与后下底架,后连接架,前连接架,操纵杆,操纵杆的下部连接在前连接架上,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前上底架、前下底架、后下底架、后上底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操纵杆收拢在前上底架的前侧。该童车的车架便于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收纳;并且该童车还具备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座位架,增大了该童车的适用年龄段,也提高了该童车的可玩性和趣味性。该童车的可玩性和趣味性。该童车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童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童车,在进行折叠时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多步骤操作,使用者的操作负担重,并且折叠后的车架体积过大,不易收纳。现有技术的中的童车还存在座位高度不可调节的问题,该问题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童车不能够满足儿童年龄增大后对童车的使用需求;也降低了童车的可玩性和趣味性;并且儿童乘坐童车时的舒适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
[0005]连接座;
[0006]上底架组件,包括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上底架与后上底架,所述前上底架的后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后上底架的前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
[0007]下底架组件,所述下底架组件位于所述上底架组件的下方,所述下底架组件包括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下底架与后下底架,所述前下底架的后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后下底架的前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
[0008]后连接架,所述后连接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上底架的后部与所述后下底架的后部之间;
[0009]前连接架,所述前连接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上底架的前部与所述前下底架的前部之间;
[0010]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下部连接在所述前连接架上,
[0011]当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上底架、所述前下底架、所述后下底架、所述后上底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操纵杆收拢在所述前上底架的前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前上底架的后部与所述后上底架的前部设置有使得所述前上底架与所述前下底架同时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的联动机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前上底架后端部的第一齿轮、固设于所述后上底架前端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地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前上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前上底架转动角度范围的前限位机构,和/或,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后上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后上底架
转动角度范围的后限位机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前弧形槽、设于所述前上底架上且滑动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前弧形槽中的前限位销,所述前弧形槽以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为旋转中心线;所述后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后弧形槽、设于所述后上底架上且滑动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后弧形槽中的后限位销,所述后弧形槽以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为旋转中心线。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轮组件安装于所述前连接架上,所述后轮组件安装于所述后连接架上,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沿前后方向相互靠拢。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各自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之间的横向间距,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组所述后轮组件沿左右方向收拢在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可折叠的座位架,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下,折叠后的所述座位架收拢在所述后上底架的后侧。
[0019]优选地,所述座位架包括座位、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位后方的靠背,一前一后地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位与所述后上底架之间的前撑架与后撑架,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座位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前撑架与所述后撑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座位处于高档位;所述座位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前撑架与所述后撑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座位处于低档位,所述座位架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座位架锁定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座位锁定机构。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撑架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上底架,所述座位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座位支撑在所述后上底架上。
[00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童车的车架杆件数量少,结构简洁,便于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收纳;该童车进一步地还提供了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座位架,增大了该童车的适用年龄段,也提高了该童车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的童车在展开状态时(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技术的童车在展开状态时(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0024]附图3为本技术的童车在展开状态时(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前视示意图;
[0025]附图4为本技术的童车在展开状态时(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0026]附图5为对应于附图1的本技术的童车在展开状态时(座位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且拆除一侧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6为附图5的童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7为附图5的童车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8为附图5的童车的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9为附图8的童车中座位架转换为第二工作状态后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10为附图9的童车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2]附图11为附图9的童车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3]附图12为附图9的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0034]附图13为本技术的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100、车架;200、前轮组件;300、后轮组件;
[0036]1、连接座;
[0037]2、上底架组件;21、前上底杆;22、后上底杆;221、定位孔;
[0038]3、下底架组件;31、前下底杆;32、后下底杆;33、前下横杆;
[0039]4、后连接架;41、后横杆;42、后连接杆;
[0040]5、前连接架;51、前横杆;52、前连接杆;
[0041]6、操纵杆;
[0042]7、联动机构;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
[0043]8、前限位机构;81、前弧形槽;82、前限位销;
[0044]9、后限位机构;91、后弧形槽;92、后限位销;
[0045]10、座位架;101、座位;102、靠背;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连接座;上底架组件,包括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上底架与后上底架,所述前上底架的后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后上底架的前部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下底架组件,所述下底架组件位于所述上底架组件的下方,所述下底架组件包括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下底架与后下底架,所述前下底架的后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后下底架的前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后连接架,所述后连接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上底架的后部与所述后下底架的后部之间;前连接架,所述前连接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上底架的前部与所述前下底架的前部之间;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下部连接在所述前连接架上,当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上底架、所述前下底架、所述后下底架、所述后上底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操纵杆收拢在所述前上底架的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前上底架的后部与所述后上底架的前部设置有使得所述前上底架与所述前下底架同时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的联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前上底架后端部的第一齿轮、固设于所述后上底架前端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前上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前上底架转动角度范围的前限位机构,和/或,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后上底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后上底架转动角度范围的后限位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杨平源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