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液化软土场地的组合地基处理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基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液化软土场地的组合地基处理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有发生液化的可能,地震液化可能导致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房屋倾斜甚至倒塌等震害,所以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当液化地基同时为软土地基时,既要考虑抗液化措施又要考虑控制差异沉降。目前,对于液化软土场地的地基处理方式,一般选择桩基方案或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桩基方案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往往受限于水平承载力低、桩基施工存在挤土效应等不利因素,在高烈度地区适用性较差,灌注桩往往受限于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对层数不高、荷载不大的建筑工程综合效益较低。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包括振冲碎石桩、振动挤密碎石桩等,在欠发达地区因工程应用较少,施工复杂,且碎石供应不足,往往难以满足较高的施工要求,综合效益也较低。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施工工艺复杂、综合效益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化软土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液化软土场地的组合地基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呈正方形布置的深层水泥搅拌桩(5),深层水泥搅拌桩(5)上部设有浅层换填土层(4),浅层换填土层(4)上方设有褥垫层(3)、素混凝土垫层(2)和筏板基础层(1);浅层换填土层(4)上方还设有覆盖褥垫层(3)、素混凝土垫层(2)和筏板基础层(1)的非液化土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化软土场地的组合地基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层换填土层(4)的换填土材料为级配砂石或干黏土;所述浅层换填土层(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的底边长度小于顶边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钢雷,吴映栋,吴雪峰,李恒,侯敬会,李小玲,朱伟,郭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