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46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该接骨主板为长条状,所述接骨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该横臂端部与根据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接骨主板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该折弯端部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AO骨折固定原则,要能够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固定,可维持有效固定强度,直到骨折愈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前端的横臂设计,可以让骨折远端的固定空间更大,螺钉更接近骨皮质,固定更可靠。固定更可靠。固定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跟骨结节部位的骨折多为跟腱强力牵拉导致的撕脱性骨折,目前该部位没有可供内固定的钢板,而临床上多是采用以下两类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0003]1、拉力螺钉固定:该固定方式中的螺钉设置为半螺纹设计,当螺钉螺纹超过骨折断端,就会对骨折断端产生加压固定作用,符合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但该螺钉存在的缺点在于:螺钉的加压区域较小,不能对抗功能性应力,难以确定操作时产生的扭力和螺钉剥离的扭力,且骨折块间微动导致应变超过骨能够耐受应变范围,螺钉会发生松动,导致内固定失效。
[0004]2、钢丝或带线锚钉固定:该固定方式采用张力带原理,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为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其存在的缺点在于:张力带原理固定,需要多次骨隧道穿钢丝或不可吸收线,操作较为复杂,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较大,术后易发生皮肤并发症导致伤口迁延不愈;且由于钢丝或线较细,收紧缝合线或术后跟腱牵拉,易发生局部骨组织切割,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因此术后需要辅助石膏外固定,以减少应力对骨折端的干扰,但石膏固定后不能及时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最终固定满意度下降。
[0005]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一些锁定板结构,例如:CN 107928775A的专利文件中就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跟腱撕脱性骨折的根据锁定板”,该技术方案中是通过设置与跟骨结节相贴合的锁定部,该技术方案是整体将跟骨部位锁定,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和面积都较大,而且还需要配合缝线进行锁定,十分的不方便。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操作使用方便,固定可靠,且有利于快速康复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0008]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该接骨主板为长条状,所述接骨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该横臂端部与跟骨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接骨主板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该折弯端部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骨主板、接骨主板前端的横臂端部以及接骨主板后端的折弯端部均通过钛材质制作而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与前端的横臂端部位于同一竖向面,而接骨主板与后
端的折弯端部垂直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上还设置有腰形滑动槽;且所述接骨主板与前端的横臂端部和后端的折弯端部均通过圆角过渡,且该腰形滑动槽的长度设置为1cm

1.5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前端的横臂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钉孔,两钉孔内相应打入两枚锁定钉,对整体接骨板进行加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后端的折弯端部完全覆盖跟骨结节后上方,整体勾住骨折块,其上还设置有螺钉孔,该螺钉孔中相应旋入半螺纹松质骨钉,对断骨加压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横臂端部处的两个钉孔内的锁定钉的直径设置为3.5

4.5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端部的螺钉孔内的半螺纹松质骨钉的直径设置为4

5mm。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整体接骨板根据医学解剖设计,其整体形状结构与跟骨结节的局部骨形完全匹配,安放服帖,减少软组织激惹,操作安装简单;
[0018]2)本技术根据AO骨折固定原则,要能够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固定,可维持有效固定强度,直到骨折愈合;
[0019]3)本技术中前端的横臂设计,可以让骨折远端的固定空间更大,螺钉更接近骨皮质,固定更可靠;
[0020]4)本技术后端的折弯型设计,配合加压螺钉一起,产生骨折端的双重固定,因此固定更可靠,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1,该接骨主板1为长条状,接骨主板1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2,该横臂端部2与跟骨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接骨主板1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3,该折弯端部3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
[0024]接骨主板1、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部2以及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均通过钛材质制作而成。
[0025]本技术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选用钛材质,这是目前和机体组织相容性最好的材料,异物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临床上已经广泛采用,且本技术根据解剖设计,整体形状与跟骨局部的外形相匹配,最大程度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激惹,并且具体根据人体高矮不同,可设计三种大小的钢板。
[0026]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端部2位于同一竖向面,而接骨主板1与后端的折弯端部3垂直设置;接骨主板1上还设置有腰形滑动槽4;且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端部2和后端的
折弯端部3均通过圆角过渡。
[0027]该腰形滑动槽的设计主要是使用加压的时候给整体接骨板一个滑动的距离,使用螺钉加压后,骨折端件的距离会相应缩短,腰形滑动槽的设计让接骨板可以相应的移动,通常设置该腰形滑动槽的长度在1cm

1.5cm。
[0028]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部2上还设置有两个钉孔5,两钉孔5内相应打入两枚锁定钉,对整体接骨板进行加固;横臂端部2处的两个钉孔5内的锁定钉的直径设置为3.5

4.5mm,且可优选直径为4mm。
[0029]该横臂设计中,可以拧入两枚锁定钉,优选直径设置为4.0mm,对整体接骨板进行有效固定,保护骨折断端间的加压力,抵消骨折端的弯曲力和扭转力,有效防止了骨折端固定强度的的失效;由于跟骨中央部位骨小梁稀疏,对螺钉的把持力不足,通过本技术横臂设计,让螺钉在跟骨骨质较好的部位(骨皮质下)打入,增强了固定效果。
[0030]所述的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完全覆盖跟骨结节后上方,整体勾住骨折块,其上还设置有螺钉孔6,该螺钉孔6中相应旋入半螺纹松质骨钉,对断骨加压固定;折弯端部3的螺钉孔6内的半螺纹松质骨钉的直径设置为4.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1),该接骨主板(1)为长条状,所述接骨主板(1)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2),该横臂端部(2)与跟骨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接骨主板(1)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3),该折弯端部(3)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主板(1)、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部(2)以及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均通过钛材质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端部(2)位于同一竖向面,而接骨主板(1)与后端的折弯端部(3)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骨主板(1)上还设置有腰形滑动槽(4);且所述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