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4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箱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其避免了通过设置多组震动电机分别带动多组C型块震动,减小了装置的成本投入,并且降低了噪音污染,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包括培养箱主体、第一固定板、电机、第一转动轴、两组凸轮、两组C型块、多组T型滑块、多组第一收缩杆、多组第一弹簧、多组第二收缩杆、多组第二弹簧、多组弧形夹持块、多组橡胶垫和两组培养容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培养箱主体的腔室中部,电机固定在培养箱主体腔室的顶端右侧,并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板以及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底端转动连接,两组凸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和底部。底部。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箱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是用于培养微生物菌种的辅助装置,其在培养箱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菌种振荡培养箱一般通过设置多组震动电机分别带动多组培养容器震动,已达到培养液和微生物菌种的充分混合,但多组震动电机的投入成本较大,同时产生的噪音较大,导致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了通过设置多组震动电机分别带动多组C型块震动,减小了装置的成本投入,并且降低了噪音污染,提高其的使用效果的菌种振荡培养箱。
[0004]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第一固定板、电机、第一转动轴、两组凸轮、两组C型块、多组T型滑块、多组第一收缩杆、多组第一弹簧、多组第二收缩杆、多组第二弹簧、多组弧形夹持块、多组橡胶垫和两组培养容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培养箱主体的腔室中部,电机固定在培养箱主体腔室的顶端右侧,并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板以及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底端转动连接,两组凸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和底部,并分别与两组C型块的右端固定接触,多组T型滑块以两组为单位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C型块底端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的顶端以及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底端滑动卡装,并且多组第一收缩杆分别均匀固定在两组C型块的左端,第一弹簧固定套装在第一收缩杆上,多组第一收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左端中部以及左端底部连接,多组第二收缩杆分别固定在两组C型块左右两端内侧壁上,第二弹簧固定套装在第二收缩杆上,并且弧形夹持块固定在第二收缩杆的内侧端,橡胶垫固定在弧形夹持块的内侧壁上,培养容器放置在C型块的底端内侧壁上,并通过两组弧形夹持块进行夹持固定。
[0005]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还包括第二固定板、两组皮带轮、皮带、第二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动轴、多组扇叶和防尘网,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培养箱主体腔室的上部,并与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两组皮带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并位于第二固定板的上方,并且两组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左侧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顶端,并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三转动轴上,第三转动轴与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左端上部转动连接,并且多组扇叶均匀固定在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培养箱主体的右端上部设置有多组散热孔,防尘网将多组散热孔覆盖住,并且防尘网固定在培养箱主体腔室的右端上部。
[0006]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还包括两组密封门、多组合页和两组把手,培
养箱主体的前端中部和底部设置有取放口,两组密封门分别将培养箱主体前端中部和底部的取放口覆盖住,并与培养箱主体通过合页铰接,并且两组把手分别固定在两组密封门的前端左侧。
[0007]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还包括多组支撑腿、多组垫块和多组地脚螺栓,多组支撑腿均匀固定在培养箱主体的底端,垫块固定在支撑腿的底端,并且垫块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还包括直角加强块,直角加强块固定在培养箱主体腔室左端上部,并与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还包括两组观察窗,两组观察窗分别固定在两组密封门的前端中部。
[0010]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电机为消音电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培养液和微生物菌种放入培养容器内,并通过第二收缩杆、第二弹簧、弧形夹持块和橡胶垫的配合使用,对培养容器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和凸轮转动,使得C型块在T型滑块、第一收缩杆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下左右震动,从而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液和微生物菌种充分混合,避免了通过设置多组震动电机分别带动多组C型块震动,减小了装置的成本投入,并且降低了噪音污染,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培养箱主体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1、培养箱主体;2、第一固定板;3、电机;4、第一转动轴;5、凸轮;6、C型块;7、T型滑块;8、第一收缩杆;9、第一弹簧;10、第二收缩杆;11、第二弹簧;12、弧形夹持块;13、橡胶垫;14、培养容器;15、第二固定板;16、皮带轮;17、皮带;18、第二转动轴;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第三转动轴;22、扇叶;23、散热孔;24、防尘网;25、密封门;26、合页;27、把手;28、支撑腿;29、垫块;30、地脚螺栓;31、直角加强块;3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组”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第一固定板2、电机3、第一转动轴4、两组凸轮5、两组C型块6、多组T型滑块7、多组第一收缩杆8、多
组第一弹簧9、多组第二收缩杆10、多组第二弹簧11、多组弧形夹持块12、多组橡胶垫13和两组培养容器14,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第一固定板2固定在培养箱主体1的腔室中部,电机3固定在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顶端右侧,并且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4连接,第一转动轴4与第一固定板2以及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底端转动连接,两组凸轮5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动轴4的中部和底部,并分别与两组C型块6的右端固定接触,多组T型滑块7以两组为单位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C型块6底端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端以及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底端滑动卡装,并且多组第一收缩杆8分别均匀固定在两组C型块6的左端,第一弹簧9固定套装在第一收缩杆8上,多组第一收缩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左端中部以及左端底部连接,多组第二收缩杆10分别固定在两组C型块6左右两端内侧壁上,第二弹簧11固定套装在第二收缩杆10上,并且弧形夹持块12固定在第二收缩杆10的内侧端,橡胶垫13固定在弧形夹持块12的内侧壁上,培养容器14放置在C型块6的底端内侧壁上,并通过两组弧形夹持块12进行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主体(1)、第一固定板(2)、电机(3)、第一转动轴(4)、两组凸轮(5)、两组C型块(6)、多组T型滑块(7)、多组第一收缩杆(8)、多组第一弹簧(9)、多组第二收缩杆(10)、多组第二弹簧(11)、多组弧形夹持块(12)、多组橡胶垫(13)和两组培养容器(14);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第一固定板(2)固定在培养箱主体(1)的腔室中部,电机(3)固定在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顶端右侧,并且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4)连接,第一转动轴(4)与第一固定板(2)以及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底端转动连接,两组凸轮(5)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动轴(4)的中部和底部,并分别与两组C型块(6)的右端固定接触;多组T型滑块(7)以两组为单位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C型块(6)底端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端以及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底端滑动卡装,并且多组第一收缩杆(8)分别均匀固定在两组C型块(6)的左端,第一弹簧(9)固定套装在第一收缩杆(8)上,多组第一收缩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左端中部以及左端底部连接,多组第二收缩杆(10)分别固定在两组C型块(6)左右两端内侧壁上,第二弹簧(11)固定套装在第二收缩杆(10)上,并且弧形夹持块(12)固定在第二收缩杆(10)的内侧端,橡胶垫(13)固定在弧形夹持块(12)的内侧壁上,培养容器(14)放置在C型块(6)的底端内侧壁上,并通过两组弧形夹持块(12)进行夹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板(15)、两组皮带轮(16)、皮带(17)、第二转动轴(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第三转动轴(21)、多组扇叶(22)和防尘网(24),第二固定板(15)固定在培养箱主体(1)腔室的上部,并与第一转动轴(4)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娇王学军王亚平王荣正任栋梁史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秾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