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正凤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97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有转向灯本体,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有防护壳,且所述防护壳的左侧开设有开口,所述转向灯本体位于防护壳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机构,通过卡位齿轮、手摇轮、活动齿轮、外壳、转杆、第二弹簧、连接板、插杆、移动块、活动杆、第三弹簧和插销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底板和防护壳之间进行安装与固定,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清理机构,通过U形杆、毛刷、拉环、第一弹簧和支撑板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防护壳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泥土附着。避免泥土附着。避免泥土附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道路摩托车可分为三大类,即超级运动摩托车、旅行摩托车和美式摩托车,由于这种摩托车主要在平整的铺装路面上,所以又名为市区摩托车,而摩托车上的转向灯是在车辆转向时开启以提示前后左右车辆及行人注意的重要指示灯,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后轮容易将砂石带起,会对转向灯造成损坏,为此我们需要对转向灯进行保护,故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因此而诞生。
[0003]由于传统的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防护壳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导致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同时传统的装置不具有可以对防护壳进行清理的机构,从而导致装置的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右侧设有转向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侧设有防护壳(18),且所述防护壳(18)的左侧开设有开口,所述转向灯本体(2)位于防护壳(18)的内腔,所述防护壳(18)的顶部与底部处均设有安装机构,所述防护壳(18)的右侧设有清理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在防护壳(18)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所述外壳(11)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轮(9),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套设有活动齿轮(10),所述活动齿轮(10)的左侧啮合有卡位齿轮(8),所述卡位齿轮(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盲孔,所述外壳(1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T形杆,且所述T形杆的顶端插接在凹槽的内腔,所述T形杆的左侧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拨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齿轮(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外壳(1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后转向灯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底部靠近右端处固定连接有连轴,且所述连轴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凤
申请(专利权)人:吴正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