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64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包括设于包括楼板、设于所述楼板下方的架空层,所述架空层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
,具体是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湿热气候地区的典型特征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潮湿,过渡季节尤为潮湿。我国川渝地区属于典型湿热气候地区。
[0003]当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增加时,此类地区的滨水建筑群常常出现“回潮”现象,微生物繁殖加速,墙壁表面发霉,破坏室内环境。在《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明确要求室内不能出现结露与发霉现象,应该避免与消除这种情况的出现。
[0004]此外,滨水建筑群密集,人为生活排热、空气污染及人工构筑物等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使居住区局部温度过高,造成了室外热环境恶化。现阶段国家推行的《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2013对于室外热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5]目前现有建筑架空防潮做法均有弊端:
[0006]1、地上一层抬高形成地上架空层,在建筑外立面增加自然通风口,无法保证架空层的通风效果,防潮效果打折扣,无法有效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同时建筑标高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7)、设于所述楼板(7)下方的架空层(4)、设于架空层(4)底部的垫层(3)、设于所述垫层(3)上表面的地坪(2)、设于送风通道(5)顶部和回风通道(1)顶部的预制板(6),所述架空层(4)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4)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5)和回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春万俊杨劲林波荣罗敏杰孙曙张德银魏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滨水城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