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761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包括建筑墙体、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设置在建筑墙体的内壁中,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置在所述建筑墙体的弯折处,并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邻处的位置相对应;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块的顶端;拦截组件,所述拦截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中;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的顶端左侧。该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便于工作人员对弯折处位置的情况进行查看,防止造成的堵塞,卡线的问题,本装置能够从多方面显著提升工作人员对电气线路布置的便利性,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推广使用。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BIM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
[0003]电气管线预埋系统作为BIM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管线预埋系统中管线预埋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在面对竖直方向穿线时易发生管口周围石块杂物掉落到管道的情况发生,一旦有外界杂物掉落到管道中首先对管路内的线路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进行穿线过程中杂物会在管道弯折处或狭窄处堵塞,严重时甚至需要破墙才能解决,总体穿线的便利性较差,能见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杂物掉落管道内造成困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包括建筑墙体、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设置在建筑墙体的内壁中,还包括:
[0006]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置在所述建筑墙体的弯折处,并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邻处的位置相对应;
[0007]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块的顶端;
[0008]拦截组件,所述拦截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中;
[0009]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的顶端左侧;r/>[0010]透明窗,所述透明窗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底端。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处还设置有:安装孔,若干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盖板和支撑块的四角;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固定开设在所述建筑墙体的弯折处;杂物槽,两个所述杂物槽分别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腔的左右两侧;提手,所述提手固定安置在所述杂物槽的顶端中部;滑道,所述滑道固定安置在所述收容腔的内腔中部并位于两个杂物槽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滑道的上表面为光滑的弧形,其位置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管口位置正对应,且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管口位置开设有倒角。
[0013]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还安装有:烟雾监测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所述烟雾监测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固定安置在所述盖板的内侧左端,均与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拦截组件包括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沿水平反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中,其右端延伸至所述盖板的外侧;拉手,所述拉手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杆的
外侧;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盖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移动杆固定相连;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垂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滑块的内侧;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顶端;透盖,所述透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照明灯的上方;金属片,两个所述金属片分别呈倾斜状态固定安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两侧。
[0015]优选的,所述照明灯为感应式照明灯,且自身储备有电池。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通过设立在管道弯折处的支撑块和盖板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该处位置的情况进行查看,并能够从该点对线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便于管理维护,通过拦截组件能够防止外部石子杂物掉落到管道中,进而造成的堵塞,卡线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设置的声控式照明灯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穿线,提供管路内的视线,通过金属片能够让工作人员从声音来判断穿线位置,本装置能够从多方面显著提升工作人员对电气线路布置的便利性,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建筑墙体,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支撑块,5、盖板,6、拦截组件,7、蜂鸣器,8、透明窗,9、安装孔,10、收容腔,11、杂物槽,12、提手,13、滑道,14、烟雾监测模块,15、温度监测模块,61、移动杆,62、拉手,63、滑块,64、支撑柱,65、照明灯,66、透盖,67、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包括建筑墙体1、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分别设置在建筑墙体1的内壁中,还包括:支撑块4、盖板5、拦截组件6、蜂鸣器7和透明窗8,支撑块4固定安置在建筑墙体1的弯折处,并与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相邻处的位置相对应,盖板5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块4的顶端,拦截组件6设置在盖板5的内壁中,蜂鸣器7固定设置在盖板5的顶端左侧,透明窗8固定设置在盖板5的底端,可便于工作人员直接在外部进行观察。
[0024]本案的各模块型号只要满足本方案的使用需要均可,具体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
[002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支撑块4处还设置有:安装孔9、收容腔10、杂物槽11、提手12和滑道13,若干个安装孔9分别开设并贯穿于盖板5和支撑块4的四角,收容腔10固定开设在建筑墙体1的弯折处,两个杂物槽11分别放置在收容腔10内腔的左右两侧,提手12固定安置在杂物槽11的顶端中部,滑道13固定安置在收容腔10的内腔中部并位于两个杂物槽11之间,通过杂物槽11能够对外部掉落的杂物和石子进行临时收纳,防止阻塞管道。
[002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道13的上表面为光滑的弧形,其位置与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的管口位置正对应,且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的管口位置开设有倒角,保证线路能够顺利穿入。
[002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盖板5上还安装有:烟雾监测模块14和温度监测模块15,烟雾监测模块14和温度监测模块15均固定安置在盖板5的内侧左端,均与蜂鸣器7电性连接,通过烟雾监测模块14和温度监测模块15能够感知管道内的烟雾和温度情况,及时的进行报警。
[002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拦截组件6包括有:移动杆61、拉手62、滑块63、支撑柱64、照明灯65、透盖66和金属片67,移动杆61可沿水平反向移动的设置在盖板5的内壁中,其右端延伸至盖板5的外侧,拉手62固定设置在移动杆61的外侧,滑块63可滑动的设置在盖板5的内侧,并与移动杆61固定相连,支撑柱64沿垂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滑块63的内侧,照明灯65设置在支撑柱64的内侧顶端,透盖66可拆卸的设置在照明灯65的上方,两个金属片67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包括建筑墙体(1)、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分别设置在建筑墙体(1)的内壁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固定安置在所述建筑墙体(1)的弯折处,并与所述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相邻处的位置相对应;盖板(5),所述盖板(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块(4)的顶端;拦截组件(6),所述拦截组件(6)设置在所述盖板(5)的内壁中;蜂鸣器(7),所述蜂鸣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5)的顶端左侧;透明窗(8),所述透明窗(8)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5)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处还设置有:安装孔(9),若干个所述安装孔(9)分别开设并贯穿于所述盖板(5)和支撑块(4)的四角;收容腔(10),所述收容腔(10)固定开设在所述建筑墙体(1)的弯折处;杂物槽(11),两个所述杂物槽(11)分别放置在所述收容腔(10)内腔的左右两侧;提手(12),所述提手(12)固定安置在所述杂物槽(11)的顶端中部;滑道(13),所述滑道(13)固定安置在所述收容腔(10)的内腔中部并位于两个杂物槽(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电气管线预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3)的上表面为光滑的弧形,其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