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和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所述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内具有一液体储存室,液体储存室的一端用于连接胃管,另一端安装有滤过装置并连接至所述的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所述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包括用于负压存储及加压的囊体,囊体连接有接管;所述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包括双层结构的球体,所述球体的一侧连接至所述囊体,另一侧有外接有连接口;所述球体的内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胃肠减压液体、肠内营养液以及口服药物采用缓释或者缓慢注入的方式经鼻肠管(或营养管)注入肠道,无需使用微量泵,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腹部外科中,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一直都是令外科医生头疼的问题之一,处理不当造成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这对外科医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0003]胃排空障碍作为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胃排空障碍俗称胃瘫,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延迟,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处理更是令腹部外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胃排空障碍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也可能继发于某些疾病,可采取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恢复,如症状加重则需手术治疗。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201267671Y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供一种胃排空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端为钝圆开口,所述管体是具有硬度的塑料管,所述管体上靠近下端开口处设有套囊,所述管体上设有与所述套囊连通的充气装置,所述管体靠近下端开口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管体内腔相通的孔。以及公开号为CN202526350U的专利申请提供一种延缓胃排空并调节肠胰代谢的器械,主要由骨架和包覆管组成,从轴向方向可分为胃幽门管段、幽门口段和小肠段;植入本器械,能延缓胃排空,诱导早饱,同时转流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远段或至空肠近段,调节肠胰代谢。上述两种现有的器械在临床操作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0005]目前随着医保资金和医疗资源使用的日趋紧张,如何更短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金的使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在医疗领域就凸显的更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更合理的解决这种矛盾,克服目前胃瘫治疗中住院时间长、患者因胃排空障碍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促进患者的居家治疗,减少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胃肠减压液体通过过滤、经鼻肠管注入肠道以及进行肠内营养剂注入的器械及操作方法,该器械对操作者没有过高的要求,通过使用该器械,可以将胃肠减压液体、肠内营养液以及口服药物采用缓释或者缓慢注入的方式经鼻肠管(或营养管)注入肠道,无需使用微量泵,操作简单,不影响病人正常活动,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能够缩短患者肠道再通的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加快患者恢复。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和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
[0009]所述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内具有一液体储存室,液体储存室的一端用于连接胃管,另一端安装有滤过装置并连接至所述的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
[0010]所述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包括用于负压存储及加压的囊体,囊体连接有接管;
[0011]所述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包括双层结构的球体,所述球体的一侧连接至所述囊体,另一侧外接连接口;所述球体的内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2]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将胃肠减压液在胃肠减压液储存装置内通过加压和负压存储单元内的负压使之经过过滤进入负压存储及及加压转流单元;通过人力挤压,将装置内的液体挤入半自动压力注射装置,使之膨胀存储;使液体通过营养管逐渐注入肠道,必要时通过外层注气接口加压,使液体注入。
[0013]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4]为保证液体的滤过及食物残渣的留存,作为优选的,所述滤过装置通过可拆卸螺旋型接口连接在液体储存室和囊体间,滤膜为多层普通纱布或高分子滤膜材料;两端采用可拆卸螺旋型接口,更便于拆卸更换。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滤过装置与囊体间的软管上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为推拉式开关或滚轴式开关。所述液体储存室具有弹性且可弯曲的外壁。
[0016]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和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间软管的导通。液体储存室的外壁为具有弹性且可弯曲的结构,表面光滑,直径5~15cm。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囊体为单层结构,为可变形的椭球形、橄榄球型或球形结构。所述囊体采用透明材质,外部设有不规则的刻度,用于标注内层里的液体量。
[0018]囊体的材料包括塑料、高分子材料等材质,透明,上有不规则的刻度,可以标注内层里的液体量。
[0019]为便于向所述囊体内送气或药物,作为优选的,所述接管具有外接进气、排气、营养液注入或药物注入装置的连接口,接管上安装有第二开关,用于保持囊体的密封性。
[0020]作为优选的,所述囊体与球体连接的软管上设置有第三开关;该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和所述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间连接软管的导通。
[0021]作为优选的,所述球体的外层为不可变形的硬质材料,外形为不可变形的椭球形、橄榄球型或球形结构。所述球体的内层和外层均为透明材质,并带有不规则的刻度,用于标注内层里的液体量。
[0022]半自动压力注射的球体分两层结构,外层为硬质材料不可变形的椭圆形、橄榄球型或圆形结构,材料包括硬质塑料、高分子材料或玻璃等材质,透明,上有不规则的刻度,并且一侧有外接注气/排气装置的连接口;内层为弹性材料,自然状态下连接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注入液体后可通过内部液体压力膨胀至和外层紧紧贴合,材料不限,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即可,和外层无缝隙连接。
[002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口出安装有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为滚轴式开关,第四开关用于控制连接口的关闭。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胃排空障碍这种腹部外科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中,能够通过本装置实现消化液的体外直接输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消化液的输注过程和外界环境的零接触,避免了由此引起的相关感染,而且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电解质和体内内环境
的紊乱,通过半自动可控式消化液及营养液的输注,避免输注过快而造成的病人不适以及使用微量泵带来的病人活动不便,而且还可以通过肠内营养的使用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从而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加快患者恢复,减轻社会负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中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的球体在未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上”、“下”、“左”和“右”,是以对应附图为基准而设定的,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下面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和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所述液体储存及过滤单元,内具有一液体储存室,液体储存室的一端用于连接胃管,另一端安装有滤过装置并连接至所述的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所述负压存储及加压转流单元,包括用于负压存储及加压的囊体,囊体连接有接管;所述半自动压力注射单元,包括双层结构的球体,所述球体的一侧连接至所述囊体,另一侧有外接有连接口;所述球体的内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过装置通过可拆卸螺旋型接口连接在液体储存室和囊体间,滤膜为多层普通纱布或高分子滤膜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过装置与囊体间的软管上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为推拉式开关或滚轴式开关;所述液体储存室具有弹性且可弯曲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体外胃肠转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华,陈江,路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陈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