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0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包括上盖、升降管、旋盖;上盖与筒身的顶端拧紧锁死;旋盖位于上盖的上方,与上盖可旋转地连接,且仅覆盖上盖的部分区域;上盖上设有抽取孔I,旋盖上设有抽取孔II;旋盖自抽取孔I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旋盖内管,上盖自抽取孔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上盖内管;升降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突起;旋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竖直卡槽;上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倾斜凹槽;旋盖内管穿入上盖内管内,升降管的上端穿入旋盖内管内,两个突起分别从两条竖直卡槽内穿出后穿入两条倾斜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术存在的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术存在的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血浆分离装置
,涉及一种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简称PRP),作为自体来源的医疗成分,其天然的不会被机体排斥,应用时更加的安全。血小板是维持人体凝血平衡的关键细胞成分,在止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除止血功能外,血小板对于伤口愈合、组织重生、骨折愈合等等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离心环节常会出现血液渗漏的现象。血液渗漏的诱因是常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旋转上盖,来达到升降管上下移动的目的,而在离心时要求筒身上下部分处于联通状态。上盖与筒身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要满足筒身上下部分联通,上盖与筒身用螺纹连接但连接的长度为螺纹的一半,此种方式难免会出现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现象。
[0004]因此研究一种能够解决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渗漏以及密封性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包括上盖、筒身和升降管,还包括旋盖、上盖封堵件和旋盖封堵件;
[0008]上盖与筒身的顶端拧紧锁死;旋盖位于上盖的上方,与上盖可旋转地连接,且仅覆盖上盖的部分区域;旋转是指绕圆形轨迹运动,圆形轨迹的中心位于上盖的中心轴上;
[0009]上盖上设有注入孔和抽取孔I,旋盖上设有抽取孔II,上盖封堵件用于封闭注入孔,旋盖封堵件用于封闭抽取孔II;
[0010]旋盖自抽取孔I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旋盖内管,上盖自抽取孔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上盖内管;
[0011]升降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突起;旋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竖直卡槽;上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倾斜凹槽,倾斜凹槽的开槽范围为180
°

[0012]旋盖内管穿入上盖内管内,升降管的上端穿入旋盖内管内,两个突起分别从两条竖直卡槽内穿出后穿入两条倾斜凹槽内,两条倾斜凹槽用于约束升降管的两个突起在旋转的过程中上下滑动,旋盖、升降管、上盖装配在一起后,升降管在随旋盖旋转的同时,两条倾斜凹槽会约束升降管的两个突起在旋转的过程中上下滑动,以实现升降管的自由升降。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4]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旋盖内管的管壁上还设有两条对称的上水平卡槽和两条对称的下水平卡槽,两条竖直卡槽、两条上水平卡槽和两条下水平卡槽连接形成两条Z形卡槽,上水平卡槽和下水平卡槽的设置使得升降管在随旋盖旋转达到升降极限时会出现锁死的情况,锁死即升降管的两个突起卡死在上水平卡槽或下水平卡槽,便于使用者操作,防止过度旋转,过度旋转有可能会导致升降管的两个突起断裂、卡槽变形。
[0015]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旋盖与上盖封堵件的安装位置满足:旋盖转动一定角度后,上盖封堵件露出,旋盖再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后上盖封堵件被旋盖覆盖,以保证在装置整体旋转的过程中旋盖压紧上盖封堵件,增强了装置的密封性。
[0016]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旋盖转动一定角度是指旋盖自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 180
°
,旋盖再反向转动一定角度是指旋盖顺时针转动90
°

[0017]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还包括下盖,下盖与筒身的底端螺纹连接;下盖内固定有活塞,活塞与筒身过盈配合。
[0018]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筒身由共轴的上中空圆柱、上中空倒圆台、中间中空圆柱、下中空圆台和下中空圆柱顺序连接而成;上中空倒圆台的大端在上、小端在下,大端的外径与上中空圆柱的外径相同,小端的外径与中间中空圆柱的外径相同;下中空圆台的小端在上、大端在下,小端的外径与中间中空圆柱的外径相同,大端的外径与下中空圆柱的外径相同。
[0019]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中间中空圆柱为透明中空圆柱,筒身整体呈漏斗形,中间段的缩颈部分(即中间中空圆柱)有助于血清分离时的观察和提取;下中空圆柱的侧壁上刻有刻度线,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20]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上中空圆柱、上中空倒圆台、中间中空圆柱、下中空圆台和下中空圆柱的壁厚相同。
[0021]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上盖的顶端设有两个相对的V形凹陷,以便于操作。
[0022]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上盖封堵件和旋盖封堵件为硅胶封堵件,硅胶封堵件具有简易性,便于使用。
[0023]如上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上盖和旋盖的侧壁上设有花槽,提升产品整体美观性的同时增加摩擦力,避免打滑。
[0024]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仅需一次离心即可完成分离,无需血浆的转移过程,因此血液全过程中与外界完全隔离,从根本上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
[0026](2)本技术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能够将PRP集中在筒身的中间段,血小板富集度高,同时血小板富集物剂量可根据需要调节,下盖活塞固定不动后,上腔体血浆会自动汇集在筒身的中间段,抽取所需体积的血浆,即可实现血小板浓度的自主调节,操作非常方便;
[0027](3)本技术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红细胞被完全隔离在下腔体内,减少红细胞污染,同时减少血小板的损失,因筒身的中间段的内径很小,能使血小板富集物高度集中在中间段,能够更高效、洁净地抽取血小板富集物;
[0028](4)本技术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中上盖注入孔、旋盖抽取孔II采用硅胶件封堵,下盖活塞与下腔体内壁过盈配合,极大的提升了装置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预防传统装置在离心过程中的渗漏现象;
[0029](5)本技术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由于操作方便,血小板损失少,因此,不同人员操作时,差异性不会太大,更能保证PRP质量的一致性(即不同批次或人员操作的均一性或一致性高)。
附图说明
[0030]图1和图2为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和图4为升降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旋盖与升降管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和图7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和图9为旋盖、上盖封堵件和旋盖封堵件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和图13为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筒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的部分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包括上盖、筒身和升降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盖、上盖封堵件和旋盖封堵件;上盖与筒身的顶端拧紧锁死;旋盖位于上盖的上方,与上盖可旋转地连接,且仅覆盖上盖的部分区域;旋转是指绕圆形轨迹运动,圆形轨迹的中心位于上盖的中心轴上;上盖上设有注入孔和抽取孔I,旋盖上设有抽取孔II,上盖封堵件用于封闭注入孔,旋盖封堵件用于封闭抽取孔II;旋盖自抽取孔I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旋盖内管,上盖自抽取孔I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上盖内管;升降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突起;旋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竖直卡槽;上盖内管的管壁上设有两条对称的倾斜凹槽,倾斜凹槽的开槽范围为180
°
;旋盖内管穿入上盖内管内,升降管的上端穿入旋盖内管内,两个突起分别从两条竖直卡槽内穿出后穿入两条倾斜凹槽内,两条倾斜凹槽用于约束升降管的两个突起在旋转的过程中上下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盖内管的管壁上还设有两条对称的上水平卡槽和两条对称的下水平卡槽,两条竖直卡槽、两条上水平卡槽和两条下水平卡槽连接形成两条Z形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盖与上盖封堵件的安装位置满足:旋盖转动一定角度后,上盖封堵件露出,旋盖再反向转动一定角度后上盖封堵件被旋盖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博彭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博科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