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99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电观光塔技术领域,尤其为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领域,包括观光塔主体,所述观光塔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观光层区,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环幕,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安全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观光上护栏,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方设置有观光中护栏,通过固定支架的设置,用于对观光上护栏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安全支架的设置,用于提高观光上护栏的稳固性,进而保障游客观光时手握观光上护栏的安全性,通过观光中护栏的设置,用于对身高较低游客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这些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


[0001]本技术属于输电观光塔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

技术介绍

[0002]观光塔是一种具有吸引游客作用的高塔,通常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观光塔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成品,观光塔本身也成为城市景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对城市景观起装饰作用。
[0003]观光塔的塔身通常由混凝土或铁建造,在较高位置设有观景台,供游客登上俯瞰城市景色,观景台与地面之间有电梯及楼梯连接,中间没有其他楼层。观光塔的观景台上,一般设有可360
°
观赏风景的瞭望楼层,及设有玻璃窗俯瞰景色的餐厅,部分更是可移动的旋转餐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的跨江输电观光塔,大多数的观光护栏的高度都是单一固定的,这样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游客使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具有通过观光中护栏的设置,用于对身高较低游客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这些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通过观光下护栏的设置,用于对儿童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的特点。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包括观光塔主体,所述观光塔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观光层区,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环幕,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安全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观光上护栏,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方设置有观光中护栏,所述观光中护栏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A,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B,所述连接柱B的下端设置有观光下护栏,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指示牌,所述指示牌的前部设置有信息粘贴区,所述指示牌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广播音箱,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医疗箱。
[0006]其中,所述环幕与系统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环幕设置于观光层区中心的位置;通过环幕的设置,用于以影片的形式放映当地的文化、风景、人文历史等内容,进而可以丰富观景的内容,同时也增强观光的效果,而且通过影片效果与自然景观的相互结合,营造更好的观光体验,通过将环幕设置于观光层区中心位置,保障游客从不同的角度均可以观看环幕。
[0007]其中,所述观光上护栏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端与固定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与观光层区的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支架与观光上护栏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支架的设置,用于对观光上护栏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安全支架的设置,用于提高观光上护栏的稳固性,进而保障游客观光时手握观光上护栏的安全性。
[0008]其中,所述观光中护栏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观光中护栏固定安装于连接柱A下端的位置,每根所述观光中护栏的上端均设置有两根连接柱A,每根所述连接柱A的上端均与观光上护栏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观光中护栏的设置,用于对身高较低游客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这些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
[0009]其中,所述观光下护栏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观光下护栏固定安装于连接柱B下端的位置,每根所述观光下护栏的上端均设置有两根连接柱B,每根所述连接柱B的上端均与观光上护栏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观光下护栏的设置,用于对儿童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
[0010]其中,所述指示牌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指示牌与安装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与观光层区的地面固定安装;通过指示牌的设置,用于在信息粘贴区粘贴各种观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提醒观光游客对需要注意事项的关注。
[0011]其中,所述广播音箱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广播音箱对称安装设置,两个所述广播音箱均与系统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广播音箱的设置,用于实时播报天气情况、观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各种信息,进而提高观光塔的实用性。
[0012]其中,所述医疗箱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医疗箱里面配备有相应的应急药品,所述医疗箱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固定装置;通过医疗箱的设置,用于对一些出现恐高、眩晕、扭伤等情况的游客进行及时的治疗,进而保障观光游客的生命安全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幕的设置,用于以影片的形式放映当地的文化、风景、人文历史等内容,进而可以丰富观景的内容,同时也增强观光的效果,而且通过影片效果与自然景观的相互结合,营造更好的观光体验,通过将环幕设置于观光层区中心位置,保障游客从不同的角度均可以观看环幕,通过固定支架的设置,用于对观光上护栏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安全支架的设置,用于提高观光上护栏的稳固性,进而保障游客观光时手握观光上护栏的安全性,通过观光中护栏的设置,用于对身高较低游客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这些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游客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通过观光下护栏的设置,用于对儿童进行观光的握扶,进而避免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摔倒,从而提高儿童在观光塔进行观光时的安全性,通过指示牌的设置,用于在信息粘贴区粘贴各种观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提醒观光游客对需要注意事项的关注,通过广播音箱的设置,用于实时播报天气情况、观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各种信息,进而提高观光塔的实用性,通过医疗箱的设置,用于对一些出现恐高、眩晕、扭伤等情况的游客进行及时的治疗,进而保障观光游客的生命安全性。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观光上护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指示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观光塔主体;2、观光层区;3、环幕;4、安全支架;5、固定支架;6、观光上护栏;7、观光中护栏;8、连接柱A;9、观光下护栏;10、连接柱B;11、指示牌;12、信息粘贴区;13、安装柱;14、固定底座;15、广播音箱;16、医疗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包括观光塔主体1,所述观光塔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观光层区2,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侧设置有环幕3,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侧设置有安全支架4,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支架5,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侧设置有观光上护栏6,所述观光上护栏6的下方设置有观光中护栏7,所述观光中护栏7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A8,所述观光上护栏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B10,所述连接柱B10的下端设置有观光下护栏9,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侧设置有指示牌11,所述指示牌11的前部设置有信息粘贴区12,所述指示牌1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柱13,所述安装柱13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14,所述观光层区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观光塔主体,所述观光塔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观光层区,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环幕,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安全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观光上护栏,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方设置有观光中护栏,所述观光中护栏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A,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B,所述连接柱B的下端设置有观光下护栏,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指示牌,所述指示牌的前部设置有信息粘贴区,所述指示牌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广播音箱,所述观光层区的内侧设置有医疗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幕与系统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环幕设置于观光层区中心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跨江输电观光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上护栏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观光上护栏的下端与固定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与观光层区的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支架与观光上护栏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跨江输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芮铭李新谊何迪余家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