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96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4
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该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设于框架梁的两端并与框架梁相连,所述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从框架梁的梁端伸出设有张力端,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上设有承压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PE护套组成,所述缓粘结胶粘剂涂在钢绞线的外部,所述PE护套外包在涂有缓粘结胶粘剂的钢绞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螺旋筋,承压板通过螺旋筋套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上,方便后续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操作、使得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能够稳定、方便施工工艺的进行。方便施工工艺的进行。方便施工工艺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大跨度框架梁预应力
,尤其涉及一种梁内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保证结构经济性及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业中,关于建筑物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中,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先施加使其在跨中产生负弯矩的力,会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使用,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影响到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也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也不利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工艺的进行,施工麻烦,另外,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的结构性能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可以抵消框架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避免框架梁结构出现裂缝、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充分利用高强度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在框架梁构件受荷载作用前、使它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预压力来减少或抵消荷载、提高框架梁的结构性能及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该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设于框架梁的两端并与框架梁相连,所述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从框架梁的梁端伸出设有张力端,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上设有承压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PE护套组成,所述缓粘结胶粘剂涂在钢绞线的外部,所述PE护套外包在涂有缓粘结胶粘剂的钢绞线上。
[0006]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E护套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压痕,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肋中缓粘结胶粘剂充盈。
[0007]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在框架梁内沿横向按束布置,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均匀散开以便张拉。
[0008]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螺旋筋,所述承压板通过所述螺旋筋套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上。
[0009]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采用直径为17.8mm的钢绞线,每米钢绞线的重量不小于1.87Kg/m,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值fptk=1860MPa。
[0010]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直径为17.8mm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其肋高不得低于1.8mm,肋槽深不得低于1.6mm。
[0011]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设有夹片锚具,所述夹片锚具静载锚固时的锚固效率系数ηa≥0.95,极限拉力时总应变εapu≥2.0%。
[0012]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呈抛物线形状,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两端的反弯点距离框架梁边的距离为0.15Ln,Ln为两框架梁之间的净空距离。
[0013]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进行张拉采用应力应变双重控制的方式进行,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σ
con
=1395MPa,单根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力Ncon=265.05KN。
[0014]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缓粘结胶粘剂张拉适用期为180天,缓粘结胶粘剂的固化时间为540天,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钢绞线在张拉适用期内完成张拉。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在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从框架梁的梁端伸出设有张力端,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上设有承压板,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螺旋筋,承压板通过螺旋筋套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上,方便后续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操作、使得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能够稳定、方便施工工艺的进行,本技术通过在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可以抵消框架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避免框架梁结构出现裂缝、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7](2)本技术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PE护套组成,PE护套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压痕,缓粘结胶粘剂使得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肋中缓粘结胶粘剂充盈,可以充分利用高强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在框架梁构件受荷载作用前、使它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预压力来减少或抵消荷载,提高框架梁的结构性能,减少结构挠度、控制结构裂缝,并延长结构寿命。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框架梁内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布置的大样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张拉的节点大样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框架梁1、框架柱2、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钢绞线31、缓粘结胶粘剂32、PE护套33、张力端4、承压板5、螺旋筋51、夹片锚具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该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包括框架梁1和框架柱2,框架柱2设于框架梁1的两端并与框架梁1相连,框架梁1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从框架梁1的梁端伸出设
有张力端4,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的张拉端上设有承压板5,承压板5的内侧安装有螺旋筋51,承压板5通过螺旋筋51套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上,方便后续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操作、使得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能够稳定、方便施工工艺的进行。在本实施例中,该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由钢绞线31、缓粘结胶粘剂32、PE护套33组成,PE护套33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压痕,缓粘结胶粘剂32使得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肋中缓粘结胶粘剂32充盈,可以充分利用高强度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在框架梁1构件受荷载作用前,通过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的预压力来减少或抵消荷载,提高框架梁1的结构性能,减少结构挠度、控制结构裂缝,并延长结构寿命。具体实现时,本技术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采用直径为17.8mm的钢绞线31,每米钢绞线31的重量不小于1.87Kg/m,缓粘结预应力钢筋3的抗拉强度值fptk=1860MPa。另外,直径为17.8mm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其肋高不得低于1.8mm,肋槽深不得低于1.6m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设于框架梁的两端并与框架梁相连,所述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从框架梁的梁端伸出设有张力端,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上设有承压板,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PE护套组成,所述缓粘结胶粘剂涂在钢绞线的外部,所述PE护套外包在涂有缓粘结胶粘剂的钢绞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护套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压痕,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肋中缓粘结胶粘剂充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在框架梁内沿横向按束布置,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端均匀散开以便张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螺旋筋,所述承压板通过所述螺旋筋套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采用直径为17.8mm的钢绞线,每米钢绞线的重量不小于1.87Kg/m,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值fptk=1860MP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超李慧莹钟志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